收藏本站 手机版 一键访问 微信订阅
  • RSS订阅
  • 当前位置: 东北能源网 > 资讯 > 宏观经济 >

    数据丨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刻不容缓

    2017-08-23 15:55 [宏观经济]  来源于:中电新闻网    作者:中电新闻网
    导读:日前,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等16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了从严淘汰落后产能、清理整顿违规项目、严控新增产能规模、加快机组改造提升、规范自备电厂管理、保障电
    日前,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等16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了从严淘汰落后产能、清理整顿违规项目、严控新增产能规模、加快机组改造提升、规范自备电厂管理、保障电力安全供应等6项主要任务,为煤电行业防范化解产能过剩风险、转型升级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
    《意见》明确,“十三五”期间,全国停建和缓建煤电产能1.5亿千瓦,淘汰落后产能0.2亿千瓦以上,实施煤电超低排放改造4.2亿千瓦、节能改造3.4亿千瓦、灵活性改造2.2亿千瓦。具备条件的煤电机组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煤电平均供电煤耗降至310克/千瓦时。到2020年,全国煤电装机规模控制在11亿千瓦以内。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淘汰、停建、缓建煤电产能5000万千瓦以上,以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提高煤电行业效率,为清洁能源发展腾空间。同时指出,要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有效处置“僵尸企业”,推动企业兼并重组、破产清算,坚决淘汰不达标的落后产能,严控过剩行业新上产能。
    《意见》指出,受经济增速放缓、电力供需形势变化等因素影响,煤电利用小时数持续下降,规划和在建煤电项目规模较大,违规建设问题仍然存在,多个地区将会出现电力供应过剩情况,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刻不容缓。
    《意见》指出,鼓励和推动大型发电集团实施重组整合,鼓励煤炭、电力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发挥产业链协同效应,加强煤炭、电力企业中长期合作,稳定煤炭市场价格;支持优势企业和主业企业通过资产重组、股权合作、资产置换、无偿划转等方式,整合煤电资源。
    日前,中国电力新闻网以及中电传媒微博、微信、论坛通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微话题活动,发布“怎样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 的征集网友投票,广泛征集网友意见建议,调查结果如图所示。
    有33%的受访者认为,统筹煤电建设与清洁能源发展将有效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本次受访人群认为,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的途径是找准煤电机组发展定位(20%)和加强区域电网与自备电厂建设管理(25%);另外16%的受访者认为,依法行政,建立健全协同监管机制是重要防范途径;有6%的的受访者认为,推进北方地区可再生能源清洁取暖工作的重点在于加强舆情监测,凝聚社会共识。
    据调查结果显示,1/3的受访者将发展清洁能源与统筹煤电建设置于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的首要位置。《意见》要求,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要依法依规关停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机组,进一步优化煤电结构。继续推进煤电超低排放、节能改造和灵活性改造,要规范整顿企业燃煤自备电厂,全面促进煤电行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加快建设国际领先的高效清洁煤电体系。
    据了解,近年来,我国煤电装机结构持续优化,煤电高效清洁发展水平显著提升。2013年至2016年,我国火电利用小时数逐年降低,2016年利用小时数更是创了50年新低。截至2016年底,我国煤电总装机9.43亿千瓦,占电力总装机比例降至57%。截至2016年底,累计完成煤电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均超过4亿千瓦,其中,京津冀地区具备条件的煤电机组已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累计淘汰小火电机组超过1亿千瓦,煤电平均供电煤耗降至315克标煤/千瓦时,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能源研究室主任朱彤表示,从整个煤电行业发展未来的背景和趋势去看,当前我们面临能源转型: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在电力行业就是可再生资源电力替代化石能源电力,从这个角度来看,未来煤电的空间其实是一个受限制的空间。
    中国国电内蒙古平庄煤业员工表示,从表面上看,煤电联营有其优势,可以减少矛盾,降低交易成本。但煤炭和电力作为两个不同的行业,各自持有各自的利益出发点,煤炭市场、电力市场必定会有波动存在,煤电联营只是将外部矛盾内部化,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今后我国应该更加注重用市场手段引导煤电建设预期。
    业内人士指出,《意见》的发布意在从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鼓励重组,目的是为了结构调整,从产量的减少到供给结构单元的减少,为煤电领域的国企重组铺路。

    (编辑:东北亚)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信息  |  版权声明

    客服电话:18041077005(全天)    投稿邮箱:zhyny868@126.com    《东北能源网》报料QQ群 59213582

    网站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网站链接: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投稿业务: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