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手机版 一键访问 微信订阅
  • RSS订阅
  • 当前位置: 东北能源网 > 行业论文 > 煤炭论文 >

    国有煤炭企业转型是发展和生存的途径

    2017-07-06 09:08 [煤炭论文]  来源于:互联网    作者:互联网
    导读: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将在能源结构里占绝对优势的地位。但煤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煤炭企业是典型的不可再生资源型企业,在其资源枯竭后,如何生存和发展?这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我国的大型煤炭企业多为计划经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将在能源结构里占绝对优势的地位。但煤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煤炭企业是典型的不可再生资源型企业,在其资源枯竭后,如何生存和发展?这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我国的大型煤炭企业多为计划经济时代建立的国有企业,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步伐,问题逐渐显现,困难越来越大,已到了步履维艰的境地。为此必须在困难中求发展,在困境中求生存,尽快转型走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一、国有煤炭企业转型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第一,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多数开采时间较长,历史包袱重,离退休人员较多,还存在一大批工伤、工残、职业病患者及因工死亡职工家属等抚恤人员,企业办社会负担十分沉重。 
      第二,国有大型煤炭企业由于其规模较大,一方面矿区范围大,下属单位多,点多面广,层次不同。另一方面,职工人数多,少则几千人,多则几万人,而且有许多职工家庭几代同矿,关系复杂。另外由于煤炭企业劳动力更新速度慢,职工年龄偏高,身体素质较差,文化程度低,劳动技能单一,分流安置难度非常大。 
      第三,煤炭企业大多地处僻远山区,远离城市,产业转移和职工分流缺少区位优势,自谋出路,自主的择业,自谋发展缺乏应有的市场空间。 
      第四,发展资金短缺,由于税费负担和社会负担沉重,且长期以来煤炭价格受国家宏观政策控制,企业自身缺乏积累,财力有限,且职工工资偏低,家庭负担较重,发展资金难以筹措。 
      第五,由于煤炭开采安全系数低,投资风险大以及区域管理,行业管理,属地管理等造成“婆婆多,政令多”,严重制约和束缚着企业的发展。 
       
      二、国有煤炭企业转型的内容和途径 
       
      (一)转型的内容 
      1、产业转型。从大体上说,产业结构转型包括两种方式:通过支柱产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从纵向延长产业链条,发展非煤产业;跳出原产业的范畴,另辟蹊径,从横向选择替代产业。 
      2、体制转型。建立“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国企改革必然选择,也是资源型企业改制的必然选择。所有意义上的转型是以产权制度和用工制度为重点的企业改革。通过采取靠大联强、技术合作、破产兼并、资产重组,甚至大胆引进民间资本和民营机制等运作方式,推进产业制度改革,全面转换经营机制。将改制与企业产业战略发展规划相结合,以资本重组和盘活存量为突破口、以非支柱产业中有序退出,使国有资本向支柱产业逐步集中。 
      3、政策扶持。针对煤炭企业转型遇到的困难,党和国务院非常重视,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和帮助,体现了对煤矿工人的关心和爱护。 
      4、职工安置。职工安置是大多数国有煤炭企业遇到的首要问题,历史与悠久,规模越大,困难也越大,特别是在企业转型时期,不可避免有大批职工提前退休、转岗、分流、一次型安置或下岗,所以企业无论产业调整或改制,都要先安置后启动,先改制后转型,成熟一步,推进一步,成功一步。 
      (二)转型的途径 
      1、有效退出低效产业。大型国有煤炭企业对部分资源枯竭,扭亏无望的矿井以及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亏损严重的企业,可以采取关闭破产,拍卖出售,对外租赁兼并等形式,选择性地退出。 
      2、发展支柱产业。产业转型意味着资源枯竭型国有煤炭企业全部或部分脱离煤炭生产这条主线,走多经发展,产品深加工,增加附加值,延伸产业链的道路。要成功转型,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就必须通过发展一批新项目,着力培育企业非煤支柱产业,构建新非煤产业格局。 
      3、提升传统非煤产业。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和市场前景,该淘汰的坚决淘汰,该改造的予以改造,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优秀项目,打造企业品牌,建立发展平台,轻装上阵,不断壮大。 
      4、稳定煤炭基础产业。在转型的过程中,要重建扩源,做大做强,主辅分离,科技创新,加快产权和用工制度改革,走多种经营,多种经济,良性发展的道路,从而将企业打造成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舰。 
       
      三、大型国有煤炭企业成功转型的实践 
       
      大同煤矿集团公司是我国特大型煤炭能源基地,企业起始可以追溯到300年前。建国后组建为大同矿务局,当时的煤炭产量可以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60年的发展,60年的奋斗,为祖国建设、为国富民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由于煤炭市场疲软,企业遇到了相当大的困难,连维持职工基本生活的资金都难以保障。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全局14个矿,有6个资源濒临枯竭,5万名矿工面临失业的危险。 
      二是企业办社会负担沉重,全局共有17所医院,45所中小学,医护人员和教职员工近两万人。 
      三是企业退休职工20万多人,吃怃恤人员4万多人,下设的实业公司、劳动公司将近3万余人。 
      四是税费负担较重,银行贷款将近7亿元人民币。 
      五是存场煤卖不出,煤款收不回,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员工不得已开始放长假。 
      就是这样一个企业,在困境中不断探索,不断发展。企业在2000年成功改制由原来的大同矿务局变为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向企业转型迈出了坚定的步伐。 
      首先,抓住机遇,破产重组。2001年企业遇到的严重困难,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吴邦国同志授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委托,先后两次来到大同煤矿集团公司了解企业遇到的困难,看望战斗在生产一线的井下职工,把党和国务院及全国人民的关怀带到了煤海,带到了矿山,温暖了20多万企业职工的心。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资源枯竭矿山关闭破产工作的通知》中办[2000]11号和全国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关于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资源枯竭矿山关闭破产工作的通知》有关问题的意见([2000]33号)这两个文件的精神,企业先后有6个矿井立项破产并逐步进入程序,为此财政部下拨了将近18亿元人民币用以职工安置和其他费用支出。根据有关规定企业有近3000人实现了转岗分流,有近8000人实行了提前退休或退养,中小学校成功移交了当地政府部门,拖欠职工工资和各种呆、坏、死账得到了妥善解决,破产重组不仅为企业甩掉了包袱,减轻了负担,同时也为社会稳定和企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重建扩源,壮大发展。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党和国家加大了对煤矿安全工作的管理力度,制定了关闭小煤矿,走大集团、大基地的发展规划。同煤集团抓住有利时机,通过收购、兼并、入股和托管等形式,加快对大同市南郊区、新荣区、左云县、矿区、城区及朔州、忻州等地市的资源整合步伐,轩岗、小峪、王坪、铁峰、同新马道头、麻家梁等20多个单位重组成功,内蒙召富、华富两个露天矿的合作开发进展顺利,建成了第1个省外资源扩充桥头堡,一举成为国内年产亿吨的大型煤炭集团公司和出口煤基地,其大友牌煤炭产品以含硫低,灰分低,发热量高畅销世界各地。 
      再次,创新提升,多业并举。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要不断对传统的管理模式加以创新,尽快提升企业的整体实力,实现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企业依据集团公司的品牌、技术、装备等优势,通过延伸产业链和产品深加工,不断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先后上马了塔山电厂、王坪电厂、轩岗电厂、5万吨高岭土项目、4500吨新型干污水源生产线、60万吨甲醇、钢铁公司、氧化铅等项目,并且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承揽了土耳其阿玛斯煤矿建井、不丹王国焦化厂建设、沙特阿拉伯边境防护隔离网,蒙古国矿产开发等项目。这些已经实施或者准备实施的项目,无疑为企业发展另辟了新路,为企业转型开了好头,也为企业腾飞插上了翅膀,如今的大同煤矿集团公司可谓是人强马壮、气腾山河,正乘着改革的东风向着做大做强的目标前进。 
      (作者单位:山西大同煤业股份公司)

    (编辑:东北亚)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信息  |  版权声明

    客服电话:18041077005(全天)    投稿邮箱:zhyny868@126.com    《东北能源网》报料QQ群 59213582

    网站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网站链接: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投稿业务: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