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煤矿采煤生产中发生压垮型冒顶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压垮型冒顶的顶板条件,冒顶的主要前兆,以及压垮型冒顶的机理,提出了压垮型冒顶事故的防治技术措施。
【关键字】压垮型冒顶;原因;防治
我国煤矿,发生压垮型冒顶的支护主要是使用木支架,因其可缩量小,在支护密度也小时,基本顶来压时就可能折断,造成冒顶事故。我矿采煤工作面支护采用综采支架及单体液压支柱支护顶板。因为这些支架的工作阻力大、可缩量较大,能够适应基本顶的下沉,并具有足够的工作阻力与顶板压力抗衡,能有效降低压垮型冒顶的威胁和事故的发生。
1、顶板条件
发生压垮型冒顶的煤层顶板有两种。一是直接顶过薄,厚度不到煤层采高的2~4倍。直接顶上面为厚2.0m以上的强度较大的基本顶,初次来压步距为20m以上。二是基本顶或厚度更大或强度更大,初次来压步距可达50m。直接顶厚度或很薄,甚至煤层之上直接就是强度较大的基本顶,初次来压步距为20以上。
2、压垮型冒顶的前兆
压垮型冒顶只有在基本顶来压时才会出现,压垮型冒顶的前兆即是基本顶来压时的征兆。基本顶来压时,采煤工作面可能出现煤壁片帮,顶板下沉速度变大,支柱载荷变大,靠煤帮顶板断裂、掉渣,摩擦柱爆破等预兆,并且这些预兆一般按以下顺序出现。即:煤壁出现片帮;顶板下沉速度增大;支柱载荷急剧加大;靠煤帮的顶板断裂、掉渣;摩擦柱爆破。
以上征兆及出现的顺序,与基本顶来压过程相符合。当基本顶断裂下沉时,若煤层较软弱就可能片帮,工作面顶板下沉速度必然加快,支柱工作阻力要增大。在工作面推进到基本顶断裂点附近,基本顶要压迫直接顶下沉,许多煤矿用的是增阻式支柱,受压缩后工作阻力才能增加,所以,工作面呈现顶板沿煤壁折断和台阶下沉。在顶板台阶下沉过程中,因断裂岩层两侧互相摩擦,可能发生靠煤壁顶板掉渣,台阶下沉强烈时就会迫使摩擦柱爆破。把握基本顶来压的征兆,对于及时了解基本顶的动态,在需要时采取有效的控顶技术措施。
3、压垮型冒顶的机理
采矿实践表明,压垮型冒顶是在基本顶来压时出现的。基本顶来压分为断裂下沉和台阶下沉两个阶段,都有可能出现压垮型冒顶故障。
基本顶断裂下沉,一般是能形成平衡结构的基本顶岩块在其相对运动后造成的,也有可能是形不成平衡结构的基本顶岩块在其断裂下沉后造成的,通过直接顶对采煤工作面的支架施加压力,靠老塘一两排柱子受力很大。若支柱的可缩量不够,就会被损坏而造成冒顶。不过冒下的只是直接顶岩块,基本顶岩块由于一端支于采空区冒砰上,若端支于工作面煤壁上,并不会冒下,如图1所示。而在现在采用的支护条件下,发生这种类型的压垮型冒顶的可能性比较小,只有在基本顶断裂下沉可能造成工作面支架较大的沉缩,而支柱的可缩量又非常小时才可能出现。
在基本顶岩块能形成平衡结构时,未有台阶下沉或仅少量台阶下沉,在这种情况下,通常不可能出现压垮型冒顶,如果基本顶岩块未形成平衡结构,则台阶下沉量很大,这时若工作面支柱的支撑力不够,就会出现压垮型冒顶,这种类型的压垮型冒顶是基本顶、直接顶一起向下压,来压强度比只有直接顶冒下时要大,如图2所示。
4、压垮型冒顶事故的防治技术措施
压垮型冒顶事故的防治,要采取以下几项技术措施
4.1加强地质工作,搞清工作面直接顶及基本顶的强度、厚度、分层状况及断层、裂隙状况,以及直接底的厚度及比压。
4.2进行常规矿压观测,求出工作面的初次来压的步距、周期来压步距、支柱工作阻力及变化状况、顶板下沉量和下沉速度及变化状况、支柱下缩量及速度变化状况等。这些数据不但对本工作面有用,还对同种条件的工作面有其作用。
一些工作面,因其未进行矿压观测,未把握基本顶来压的规律,不知道合理的支护强度,造成压垮型冒顶出现,其中有的工作面,通过矿压观测调整了支柱密度,要在基本顶来压期间加强工作面支护,确保工作面不出现压垮型冒顶。
4.3按煤矿实测数据,科学合理选用支柱类型及合理设计工作面支护的强度及排柱距,科学合理地选用末排支柱的最大支撑力,科学合理地确定支撑基本顶岩块需要的支柱排数,确定基本顶来压时要扩大的控顶排数。
4.4在遇到平行工作面的断层时,断层刚露出煤壁时就要及时加强工作面支护,不可正常回柱,并扩大工作面控顶距,等断层进到采空区后再回柱。
参考文献
[1]濮汝岭等.复合顶板推垮型冒顶的机理与综合治理.煤矿开采,2007.1
[2]倪平等.复合顶板工作面推垮型冒顶机理及预防措施.能源技术与管理,2006.5
[3]汪孝生.简易支架放顶煤工作面单体支柱初撑力的控制.采矿技术,2006.3
[4]张志平等.平朔井工矿复合型顶板的特点与防治.中国煤炭工业,2007.12
[5]魏晋涛.浅谈煤矿复合型顶板事故预防.学问,2009.6
(编辑:韩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