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手机版 一键访问 微信订阅
  • RSS订阅
  • 当前位置: 东北能源网 > 新能源 > 太阳能 >

    浙江衢州:鼓励发展屋顶光伏,加快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2024-03-25 10:15 [太阳能]  来源于:国际能源网    作者:国际能源网
    导读:国际能源网获悉,3月22日,浙江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关于2024年加快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文件提出到2024年底,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6万元,同比增速保持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全省保二争一;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万元
    国际能源网获悉,3月22日,浙江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关于2024年加快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文件提出到2024年底,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6万元,同比增速保持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全省“保二争一”;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万元,同比增速达10%以上、全省“保五争三拼第一”;城乡居民收入倍差持续缩小,继续保持进位态势。
    为实现这一目标,文件提出,组建片区化强村公司,支持发展强村公司和物业经济,积极推动有条件的村开展村集体股份分红。鼓励发展屋顶光伏。
    文件详情如下:
    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24年加快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
    (衢政办发〔2024〕7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
    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建设四省边际共同富裕示范区,进一步健全完善助农增收政策体系,千方百计确保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经市政府同意,现就2024年促进农民增收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和农民增收内生动力,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建立完善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加快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二)主要目标。到2024年底,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6万元,同比增速保持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全省“保二争一”;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万元,同比增速达10%以上、全省“保五争三拼第一”;城乡居民收入倍差持续缩小,继续保持进位态势。
    二、主要举措
    (一)打造三大百亿产业促增收。高质量推进“双柚”、油茶、茶叶产业发展,力争2024年“双柚”产业产值超过60亿元,茶产业产值超过50亿元,油茶产业产值超过40亿元。加快培育覆盖面广、增收带动力强的10亿元产业链12条,打造一批富有竞争力的优势特色产业,不断完善联农带农富农机制,实现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增收40亿元。持续发展“千村万元”林下经济增收帮扶工程,2024年建设示范村40个、示范基地1.2万亩。(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资源规划局,各县〔市、区〕,以下工作均需各县〔市、区〕落实,不再列出)
    (二)发展乡村全域旅游促增收。以“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为主轴,以未来乡村为重点,通过项目、资金、用地、人才等全方位支持农文旅融合发展,实现A级景区村全市域覆盖率达95%以上,新创成省高等级民宿15家,推出农文旅融合休闲旅游度假精品线路10条以上,全力打造四省边际产业集聚度高、富民效应强的品牌乡村休闲度假目的地,力争2024年乡村旅游接待总人数突破1000万人次,带动农户增收2亿元。(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大花园集团、市资源规划局、市人行)
    (三)培优区域公用品牌促增收。依托“衢州味道”“三衢味”区域公用品牌,加大优质“土特产”农产品推介力度,不断拉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加快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积极与浙江广电集团、“长三角”商业联盟等大平台合作,促成“三衢味”产品进入杭州银泰、盒马鲜生,进一步打开农产品销售渠道,力争“衢州味道”“三衢味”品牌销售额突破95亿元。继续培大育强“钱江源”、衢江山农、江山味道、常山“一份常礼”等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实现一个品牌带动一方产业、富裕一方百姓、振兴一方乡村。(责任单位:市供销社、市大花园集团、市农业农村局)
    (四)加快农村“三块地”改革促增收。通过农业“标准地”改革、闲置农房盘活利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一系列强村富民集成改革,转化“两山合作社”生态产业项目100个,新增盘活利用农房4500宗,打造农业“标准地”30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20宗,实现全市土地规模经营比例达71%,唤醒农村农民的沉睡资产,带动农户增加财产性收入8亿元以上。组建片区化强村公司,支持发展强村公司和物业经济,积极推动有条件的村开展村集体股份分红。鼓励发展屋顶光伏。(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资源规划局、市发改委)
    (五)提升农民就业能力促增收。依托四省边际共富学院和教学基地,加快新产业工人培训、新农人培育、乡村工匠培养,打造“万名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升级版。突出抓好“三保一匠”技能品牌和“乡村产业振兴头雁”人才队伍,统筹各部门资源推进“保姆学院”建设,全年开展新蓝领、新农人培训5万人次,实现培训提技人均年增收6000元以上。大力推广“1+3+N(n)”乡村合作创业模式,吸引人才、科技、资金等各类资源向农村集聚,积极开展省级合作创业村创建,促进村集体和农民“双增收”。(责任单位:市人力社保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妇联、市住建局、衢职院)
    (六)实施共富合伙人计划促增收。不断强化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支持保障力度,持续做大做强“3+X”特色农业产业,围绕种养加工、保鲜储藏、运输销售等环节,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把有资源有技术有能力的员工、客户变成合伙人,推出“共富合伙人”项目100个,新培育农创客1800名以上,全面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团市委)
    (七)推进“共富工坊”建设促增收。精准扶持头部企业,推进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孵化一批平台型特色产业,结对共建“共富工坊”,送项目到村、送就业到户、送技能到人,有效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低收入农户在“家门口”就业,累计建成来料加工式、电商直播式、产业赋能式、农旅融合式等各类“共富工坊”1200个,吸纳农民就业6万人。全市电商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速继续保持全省前列。新增6个共富综合体,力争吸引各类投资2亿元,至少带动120个造血功能较差村增收10万元以上。(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农村局、市文旅局、市妇联、市人力社保局、市商务局、市工商联)
    (八)激活万家庭院经济促增收。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鼓励和引导全市农户尤其是低收入农户利用自有院落空间等闲置空间,拓宽增收致富渠道。加快建立全市域的共富庭院辐射矩阵,将庭院经济纳入未来乡村(“一米菜园”)、“95联盟大道”项目一体化推进,落实低收入农户小额信贷政策,力争发展庭院经济1万家,实现农户年均增收2000元以上。挖掘培育发展庭院经济的先进典型,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的良好氛围。(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妇联、市委宣传部、市金融办、市金融监管局、市人行)
    (九)兴建万亩设施农业促增收。推动农业“腾笼换鸟”“空间换地”,打造“园区+基地”全产业链格局,布局市、县、乡三级农产品加工园区(基地、专区),探索园区新型建管模式。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力争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实现零的突破。壮大蔬菜、水果、畜禽、渔业等设施农业产业集群,新建6个市级未来农业园区,建设寿光蔬菜基地3000亩、汇农蛋鸡基地5.9万平方米、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基地5000立方米,带动农民增收6300万元。(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十)加强民生政策供给促增收。保持民生保障措施政策的连续性,匹配我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幅水平,逐步提高低保标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与高质量就业社(村)、幸福河湖、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5000个,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3000万元以上。(责任单位:市人力社保局、市民政局、市经信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地各单位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四省边际共同富裕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落实政策措施,加大推进力度。市委农办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协同配合,属地政府具体负责,建立完善“一村一策一干部、一户一计一方案”的工作机制,确保实现农民增收年度目标。
    (二)强化要素保障。加强财政投入保障,健全土地出让收入优先用于农业农村机制。加大农业用地保障,明确每年安排不低于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的5%用于农村产业及设施建设用地,严格落实《浙江省自然资源厅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关于规范设施农业用地管理促进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通知》(浙自然资规〔2020〕10号)等文件中有关农业用地政策。完善乡村金融服务体系,增强农民投资理财观念,推动各类要素从城市向农村回流。及时发放农民工工资和各类惠农补贴,全面发力打好农民增收“攻坚战”。
    (三)强化督查激励。通过市委、市政府年度综合考核和十个“桥头堡”、农业农村十大专项行动“比拼晾晒”机制,全面压紧压实区块和部门推动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主体责任。对工作推进力度大、措施有力的单位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扬激励,对组织实施不力、不按要求推进工作、未按时限要求完成任务的单位予以督导通报。总结推广一批农民增收典型经验,营造共同推进农民农村共富的浓厚氛围。
     
    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1月29日
     
    (此件公开发布)
     

    (编辑:韩语)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信息  |  版权声明

    客服电话:18041077005(全天)    投稿邮箱:zhyny868@126.com    《东北能源网》报料QQ群 59213582

    网站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网站链接: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投稿业务: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