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手机版 一键访问 微信订阅
  • RSS订阅
  • 当前位置: 东北能源网 > 新能源 > 太阳能 >

    中国光伏20年:民企如何跨越周期惊艳世界?

    2023-12-27 11:07 [太阳能]  来源于:国际能源网/光伏头条    作者:国际能源网/光伏头条
    导读:2023年的光伏行业,充满波折。 在全行业产能过剩的论调下,光伏组件价格从2022年10月开始一路下行,到2023年10月已经同比下降近50%,甚至跌穿部分企业成本线。 从业绩来看,国内光伏企业狂奔不再。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端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62家光伏上市企
    2023年的光伏行业,充满波折。
    在全行业“产能过剩”的论调下,光伏组件价格从2022年10月开始一路下行,到2023年10月已经同比下降近50%,甚至跌穿部分企业成本线。
    从业绩来看,国内光伏企业狂奔不再。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端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62家光伏上市企业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938.31亿元,同比增长达129.34%。而今年前三季度,上述企业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011.89亿元,同比增长仅7.84%。业绩增速放缓,其中有部分企业在第三季度已经出现亏损。
    而另一方面,光伏作为未来人类能源体系的第一来源,仍在持续展现其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放在各行各业来看,光伏仍然是国内最赚钱的行业之一。其中盈利能力及净利润均位居第一的通威股份,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超1114亿元,甚至超过“股王”贵州茅台;其前三季度净利润163.02亿元,超过绝大部分A股上市公司。
    图:通威国际中心
    中国光伏的“弯道超车”
    如今,光伏是我国可以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掌握产业链、供应链的绝对优势,主要生产环节产能全球占比均超过80%。生产了全球90%以上的多晶硅和约98%的太阳能硅片、85%以上的太阳能电池、80%以上的光伏组件。
    而在十多年前,中国光伏远没有今日之地位。当时中国光伏企业面临的状况是“三头在外”,即原材料、市场和核心技术都严重依赖国外。十多年来,中国光伏行业历经峰谷、穿越冬夏,才站在了今日的全球舞台中央。
    周期性,是制造行业普遍存在的行业特性,光伏也不例外。在一轮又一轮的寒热交替中,不少参与者被市场抛弃,而有的逐渐站稳鳌头。作为全球高纯晶硅和太阳能电池两大环节市占率第一的龙头企业,通威和它的掌舵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十余年来精准判断行业机会、平稳穿越每一轮周期,或是国内光伏企业面临行业周期值得探索与研究的范本。
    图: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
    2004年,在环保目标和能源安全的压力下,光伏市场首次迎来一波生机。
    德国、瑞士、西班牙等多国相继出台政策,欧美多国以高出平均电价10倍的价格鼓励光伏发展。作为原材料的多晶硅供不应求,价格飙升,到2006年已翻了近10倍,涨至100美元/公斤。中国光伏企业获得不少出海订单,开启了一场造富浪潮。
    也是在这一年,通威正式进入光伏行业,并开始建设永祥多晶硅生产基地。2007年,通威与乐山市政府签订一万吨多晶硅项目合作协议,并开始建设第一条1000吨多晶硅生产线。
    图:永祥股份高纯晶硅生产基地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欧美光伏需求骤减,多晶硅价格下降,库存的高价原料成为负担。在这次凛冬之下,曾经辉煌一时的无锡尚德也面临破产重组,多家知名企业在这次周期性危机下陨落。
    而刘汉元坚定认为,放眼未来,时下的光伏还只是“八九点钟的太阳”。凭借在水产饲料领域的积淀和及时收缩产能,通威度过了国内光伏行业的第一个寒冬。
    2012年,欧美开始启动对华光伏组件“双反”调查,这是迄今为止欧盟委员会立案的最大金额反倾销调查。根据欧盟的计算,2011年中国向欧盟出口了总价值210亿欧元的太阳能面板和相关部件,出口量占中国光伏制造业总产量的70%。中国光伏产业再一次处于生死存亡之秋。
    次年,在国内光伏行业一片萧瑟之中,通威以8.7亿元收购当时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太阳能电池片工厂合肥赛维,跨入光伏产业链中游的电池片环节,成为通威光伏产业链布局的关键一役。
    图:通威太阳能5G智慧工厂
    在此后的2018年“5·31光伏新政”以及2020年全球经济冰点,我国光伏行业又经历了多轮行业低谷,一批批光伏企业起起落落,而通威则在两次行业低谷期“逆势扩产”,成功抓住随后而来的行业上升周期,奠定了其全球高纯晶硅及太阳能电池两大环节龙头地位。
    如今回看,光伏行业是国内少数以民营企业为主体,并具有世界话语权的行业之一。近二十年来,正是在以通威和刘汉元为代表的光伏企业和企业家的接续奋斗中,才得以逐渐执此牛耳。
    通威和刘汉元的周期穿越
    2023《财富》世界500强评选中,通威集团首次进入世界500强榜单,成为全球光伏行业首家世界500强企业,为全球光伏行业的发展树起了一块新的里程碑。
    自上世纪80年代初创业至今,刘汉元带领通威见证并参与了改革开放的诸多历程。从白手起家,到蜕变成中国最大的水产饲料企业,再到乘着东风进军光伏,成为全球光伏行业龙头,跻身世界500强。看似十分顺利的旅程,背后却深藏了决策者的坚定和勇敢。
    二十年前的光伏是一个不被看好的领域。彼时,一个核电厂仅需20-30公顷土地,就可以发电100万、200万甚至300万千瓦,如果是煤电厂,则可以发电300-500万千瓦。而太阳能发电100万千瓦需要3万亩(约2000公顷)土地,高昂的发电成本让光伏的前景更多囿于纸面。
    从农业起家的刘汉元,突然决定布局前景不明的光伏,表面上看似不同于他一贯稳健的作风。而这背后,是一位优秀民营企业家的远见卓识。
    刘汉元始终秉持需求导向,对市场需求有着敏锐的把握。从最初深耕水产饲料业,解决国内“吃鱼难”问题,到后来在北大经济学院读博期间对于《各种新能源比较研究与我国能源战略选择》的研究,并由此认定光伏行业的广阔前景而身自为之,再到全球首创“渔光一体”模式,将光伏发电与水产养殖有机融合。刘汉元始终记得要做时代的伙伴,才能不被时代所抛弃。
    这样的思考,在通威“追光之路”中多有体现。世纪之初的中国光伏企业,多选择技术门槛更低的组件环节,利用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打开欧美市场。而通威牺牲掉很多近在咫尺的短期利益,把资金和精力,投入到周期长、见效慢,且风险极高的技术创新和能源结构、产业创新的布局上面。
    从2008年硬扛全行业亏损的极端市场而开启“永祥法”高纯晶硅制造工艺研发,到后来近十年时间默默布局光伏组件技术研发。时至今日,通威自主研发的“永祥法”已迭代至第八代,产品纯度达99.999999999%,实现高纯晶硅“中国智造”;并研发出首个针对TOPCon量产的PECVDpoly路线,和行业首条大尺寸铜互连(THL)技术,建设了新型电池、组件行业主流技术中试线。通威已在高纯晶硅、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等领域实现技术、成本、规模等的全面领先,也成为通威一次次穿越行业周期最坚实的底气和保障。
    图:通威高效组件智能制造生产线
    今日,尽管有不少人将刘汉元称为“传奇企业家”,但刘汉元始终认为通威只是一家做好基础工作的平凡企业,“四十多年如一日,通威经过了波澜壮阔的时候,也可以说没什么故事,我们都是平铺直叙一路走过来,没有大起大落。”
    这种“平铺直叙”对一家四十多年的企业来讲颇为可贵,而这也正是刘汉元四十多年来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在通威的发展历程中一以贯之的长期主义的体现。
    “怎样找到一条高速公路,怎样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尽可能地开快车,同时又能注意安全并持续运行。我们认为这可能是一个企业的领导者、主要决策者,随时要思考和把握好的事情。”刘汉元的“开车理论”正是他40余年带领通威穿越周期而始终长青的经验凝结。
    碳中和目标下的光伏力量
    如今,通威高纯晶硅年产能已超42万吨,全国市占率超过30%;太阳能电池产能规模已达90GW,连续多年位居全球产能规模和出货量最大、盈利最多的太阳能电池企业。根据公司规划,2024年-2026年,通威将形成80-100万吨高纯晶硅和130-150GW太阳能电池产能规模,继续引领全球市场。
    2022年宣布规模化布局的组件业务,通威叠瓦产品已畅销法国、德国、荷兰等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欧洲市场2022年叠瓦组件出货量达3GW,欧洲户用光伏市场占比达14%。2023年通威的光伏组件产能已达到63GW,跻身全球第一梯队,扭转当前光伏组件市场格局。
    此外,通威全球首创的“渔光一体”发展模式,截至今年已在全国多个省市开发建设52座光伏电站,累计装机并网规模达到3.8GW,成为绿色能源和绿色农业双产业协同发展的“核心齿轮”。
    图:通威东营“渔光一体”生态园
    尽管今年光伏行业再一次进入产能过剩周期,但刘汉元仍对行业增长充满信心。“由于规模的上升、成本的下降,使我们的能源转型更具有条件,‘双碳’目标完成也更加具有成本优势。所以,2024年应该是整个行业,国内及国外全球应用量进一步快速上升的一年。”刘汉元判断。世界能源研究所曾计算2050年前中国和全球的光伏装机量,光伏行业都将呈现出数倍甚至十余倍于今日的市场规模。其中,IEA数据预计,到2030年全球光伏装机量需要增至2020年的近7倍,到2050年则将进一步扩大到近20倍。根据GEIDCO数据预测,到2030年,光伏装机量需要达到2020年水平的4倍,到2050年则需要达到近13倍。
    图源:世界能源研究所
    业内预计,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有望达到400GW。到2030年之前,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将突破1000GW(即1太瓦),这意味着,未来包括中国市场在内的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需求的高增速还将维持较长一段时间。
    这也是通威、隆基、天合等中国光伏龙头企业依然坚守的原因。对于长期主义者来说,即使经历过寒冬,仍始终坚信未来的光明。“只要坚信这个结论,你在任何时候遇到黑暗、上坡、下坡,都会变得非常坚定。”刘汉元曾说。
    2030年前达到碳达峰,2060年达到碳中和,这是中国向世界做出的承诺,也是中国新能源企业的愿景和责任。
    无论是碳中和目标的驱动,还是行业自身的发展潜能,都促使通威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一步步行稳致远。
    刘汉元曾表示,全面实现碳中和,这不亚于蒸汽机的发明对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意义,将真正改变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方式。
    这个过程,是全人类未来二三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最伟大的转型,没有之一,是唯一。
    对通威来说,这也是未来二三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内,最大的发展机遇和最大的发展动力。

    (编辑:韩语)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信息  |  版权声明

    客服电话:18041077005(全天)    投稿邮箱:zhyny868@126.com    《东北能源网》报料QQ群 59213582

    网站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网站链接: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投稿业务: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