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投发力绿色能源
近日,记者来到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四方地工业园区一处荒坡。正值中午时分,太阳炙烤下的土地,裸露着红土和石块。不过,当记者继续前行来到国家电投集团云南国际电力投资有限公司建设的“生态修复+光伏”微型示范项目时,眼前却是另一番景色:一排排依势而建的光伏面板正源源不断吸收太阳能,光伏板下,绿草、花卉、蔬菜等生长茂盛,与周边的地块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个项目是2020年建设的,试验很成功。”项目运行管理人员范书豪说。
地处高原的云南省,日照时间长,太阳能丰富,具有发展光伏发电的优势。同时,云南省喀斯特地貌分布较广,也是全国石漠化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如何将光伏发电和石漠化生态修复相结合?国家电投集团云南国际电力投资有限公司主动对接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牌”战略,进行了有益探索。
为何该光伏发电项目能实现对生态的修复?范书豪解释,这个项目占地27亩,由光伏板集雨、水窖储水、旱季滴灌、分区绿植(养殖)、绿色发电五大系统工程组成,其中的关键就是做到了对雨水的收集利用。
“我们在光伏板下沿铺设集水槽,利用光伏组件对雨水的承接和聚集功能,同时在山坡设置集水沟,雨季来临时,就可以增加蓄水量。”范书豪说。
记者看到,集蓄汇流后的雨水从排水沟流入分区集水水窖,水窖中装有液位计自动控制装置,可利用光伏电力驱动水泵将水窖中集水抽至高位水池进行储存。
云南6月至8月降雨较为集中,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此项目年总蓄水量可达700多立方米。当旱季到来时,高位水池中的蓄水便通过覆盖全场的灌网滴灌系统为区域生态系统提供旱季‘保命水’。”云南国际滇中代表处主任赵东说。
除此之外,项目技术人员还告诉记者,光伏组件架设在高2.5米的支架上,一方面减少蒸发、保水蓄水,另一方面阻风固沙与遮阴增湿作用也很明显。工作人员因地制宜种植耐旱植物、农作物,促进了植被恢复、土壤改良和局地小气候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光伏板下建设了先进的5G气象站,能够自动监测采集温度、湿度、风速等环境参数,为旱季滴灌系统提供智慧数据。”范书豪拿出手机进行了简单操作,就实现了自动滴灌。
据了解,该项目总装机容量1.0297兆瓦,于2020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每年可提供131.6万千瓦时清洁电能,实现了农业灌溉和智能控制系统自给自足、余电利用的“生态—能源循环”体系。“示范项目效果很好,除了发电,生态修复后的土地价值是无限的,这为我们后续在石漠化土地开发的光伏项目中提供了宝贵经验。”赵东说。
昆明市东川境内地势陡峻,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如今,以示范项目为基础,总投资约12亿元的东川区280兆瓦生态治理及修复光伏项目正全力推进,预计两年内将打造成“光伏+生态+综合利用”典范工程,实现经济和生态叠加的综合效益。
(编辑:韩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