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储能”高成长赛道上,我们还要做什么?
2020年9月22日,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向世界承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020年12月13日,我国在气候雄心峰会上进一步阐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
“30·60双碳目标”的反复强调,一再证明遏制碳排放,加大新能源发展力度是大势所趋,全球能源转型的号角已经吹响。在此背景下,传统能源企业正加速向新能源企业转型,包括BP、壳牌、国家能源集团、上海电气等在内的超大型企业也在加速绿色产业布局,业务范围向光伏、风电等新能源领域延伸。
人类已经走上了真正摆脱对化石能源依赖的快车道,新能源即将担纲主角,此时,储能也顺势成为了产业焦点。目前已有多个省份在有关风电、光伏建设通知文件中提及鼓励或优先考虑配置储能项目,也就是说,“新能源+储能”将成为新能源竞争性配置中优先并网条件。
“新能源+储能”将成为新能源行业的发展趋势,根据国家能源局已发布2021年新增风电、太阳能发电1.2亿千瓦的目标,如果按照新能源装机的5%来配置储能,那么2021年新能源侧储能规模将新增6GW。
按照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12亿千瓦以上的目标,预计未来1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合计年均至少新增规模6700万千瓦以上,才能实现12亿千瓦以上的目标。若按5%的配置储能比例测算,2030年风光新能源将新增配套储能34GW以上。
长远看,“新能源+储能”的市场增量是巨大的,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已经开始在“新能源+储能”的方向展开部署。
我们反过来思考,为什么“新能源+储能”会是新能源发展的大趋势?“新能源+储能”何以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新能源+储能”能否有效解决新能源高比例接入电网可能带来的问题?光伏与储能融合发展需要解决哪些关键技术问题?光储系统解决方案怎样更能创造价值?“新能源+储能”有什么国外经验可以借鉴?
2021年3月17日,开年首场智能光储设计研讨会将在北京召开,届时,行业专家们、意见领袖们、企业代表们将共同探讨“新能源+储能”的挑战、趋势、未来解决方案发展发展,一起撬动智能时代!(扫描下方二维码注册参会)
(编辑:韩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