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代表为何建议中东部慎建风电
早在2021年初,国家能源局就在《关于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中提出,要启动“千乡万村驭风计划”和“千乡万村沐光行动”,积极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和分散式风电建设。
2021年9月的一场重磅会议上,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王大鹏表示,要在中东南地区重点推进风电就地就近开发,特别在广大农村实施“千乡万村驭风计划”。
至此“千乡万村驭风行动”成为了一个涉及风电战略性发展方向的热词,背后大概率代表着分散式风电和中东部地区风电将进入一个快速增长轨道。
这个热点问题也传递到了2022年两会上。有媒体对两会代表涉及风电的信息进行了整理总结,共有超过10位代表对风电发展提出了有益见解。其中有两位代表提出了同“千乡万村驭风计划”有关的建议。
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民进上海市委主委、中国工程院院士黄震建议,未来应以明确各方责任和义务为核心,构建满足分散式风电高质量发展基本条件的政策体系和市场机制。第一,简化合规性手续、推行备案制或核准备案制;第二,出台电网保障并网政策,改善电网接入难等问题;第三,统一规划用地及供地形式,适当放宽临时用地审批;第四,加快实施“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升级分散式风电发展。
“风电技术日趋成熟,即使不考虑政策补贴,我国大部分陆上地区风电项目也已具备可持续的经济效益。”全国政协委员、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武钢举例说,河南省是我国典型的低风速地区。河南将风机发电获得的利润一部分让利给村集体,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几十万元。这将使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集体经济水平得到快速提升。
由此看来,一位全国政协常委和一位全国政协委员,都建议通过加快发展分散式风电,促进中东部地区风电发展,以实现乡村振兴。但有另一位全国政协委员,对于在中东部地区发展风电,从截然不同的角度提出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科技大学副校长魏世忠建议,胡焕庸线以东陆地是我国人口稠密地区,在这些地区设置的一些风力发电场已对当地居民和周围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建议在中东部地区进行科学评估,慎建风力发电项目;鼓励在东部远海和西部戈壁等风能资源丰富、动植物较少的区域加大风力发电场建设力度,以满足清洁能源的需求。
一些委员建议促进发展,一些委员建议谨慎建设,看似完全不同的观点,实际上是从不同角度在为风电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黄震与武钢的建议,主要着眼于通过发展风电促进双碳发展与乡村振兴的成功实现。魏世忠的建议则着眼于风电可能造成的环保问题。
魏世忠建议指出,胡焕庸线以东占我国国土面积的43.8%、总人口的95%、GDP90%以上,是我国人口聚集稠密地区和产业高度集中的重要区域。已建成的风力发电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凸显,主要包括:噪音污染。近些年来,关于风电噪音的信访、投诉数量逐年上升;风电产生的超声波、次声波对人体的影响、动物的生存、鸟类的导航等还没有准确的评估数据,需要对此开展科学研究;景观污染。
魏世忠建议,应科学研究论证风力发电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在风力发电场建设国家标准中重点对生态保护做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制定科学标准。风力发电在运行期间要对环境进行动态监控和评估;严格论证新上风电项目不涉及生态红线,继续在风能资源丰富的沙漠、戈壁、荒漠和远海地区建设大型风电基地;对经常产生舆情、投诉、上访的风力发电场开展再评估,确定是否继续运行或进一步升级改造。
其实风机噪音很大程度上是个主观问题,毕竟不少搞过风电项目施工的业内人士都知道,在多数情况下这都是当地村民阻工要钱的一个借口。国标里对风机与居民点的距离是有明确规定的,所以项目建设符合标准,正常来说不应该存在过渡不利影响。其实,黄震与武钢的建议恰恰能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将风机发电获得的利润一部分让利给村集体,分散式风电的建设将更加顺利。当然,对于风机噪音问题也确实应当进行更为系统的评估与论证,使风电更易被整个社会所接受。
另外之前我国也出现过一些因为风力发电项目建在生态保护区,而被强制拆除的情况。但这些问题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这些项目建在生态保护区设立之前,或是由于这些项目在审批时,并未被认为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否则它们也不会被审批建设。魏世忠的建议非常有建设性,我国确实应该对风电开发涉及到生态保护的这一系列工作,进行更明确、具体的要求,制定科学的标准,使业主企业安心开发风力发电项目。
总而言之,人口是否稠密与发展风电并不具有绝对的直接关系,目前在中东部地区已经完成建设的项目,还有大量低碳园区里装的风机,可以证明这一点。我们最需关注的,是如何使风机更多地考虑人性化设计和应用;风电项目的建设与运行,更照顾到绝大多数人的利益;风电的大规模发展,如何更节约社会资源,降低系统性成本。
实现了这些,在哪发展风电就不重要了。
(编辑:韩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