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海上风电领袖峰会核心观点:高峰论坛(二)
2017年8月16日至18日,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中国能源研究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如东县人民政府和中国海装承办的2017海上风电领袖峰会在江苏省南通市召开。期间举行了三场高峰论坛。其中,高峰论坛二以“海上风电CTO论坛——把握创新突破新航向”为主题,在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的主持下,嘉宾们围绕“大无止境?”“ 基础:不能忽略的创新焦点”“ 创新与臆想的边界”等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上海电气风电集团副总裁缪骏:
应用漂浮式基础可以改变海上风电的作业方式
漂浮式基础是否可以解决风电机组可移动的问题?不可移动会带来很多的问题。如果说我们风机是可移动的,也应该是可以方便维修的。应用漂浮式基础以后,海上作业方式也会改变。能在陆上完成的工作,尽量不要在海上去做。因为目前的机组都是固定在海上,是分体式吊装,不可动,时间窗口特别宝贵。如果漂浮式基础是可被移动的,今后基础能否可以在岸边组装完毕然后拖到海里去?这不仅需要解决维护问题,作业方式也可以完全改变。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韩花丽:
应结合国内海上风能资源情况,打造本土海上风电机组
2016年,全球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400多万千瓦,中国排名第三。中国的增幅达到64%,全球第一。截至2016年底,4兆瓦机组是主流的机型。不过根据目前的中国风能资源情况以及技术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5—6兆瓦将成为研发重点。中国的风能资源情况与欧洲不同,这决定着我国与欧洲的风电机组设计会存在差异,增加单位千瓦扫风面积,是中国海上风电机组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海上风电还处于起步期,应结合国内海上风能资源情况,打造本土海上风电机组,进一步增强安全性、可靠性,降低成本。
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翟恩地:
海上风电是综合竞争
海上风电的竞争不仅限于风电机组,而是勘测设计、载荷优化、整体解决方案等方面的综合竞争。由于机组设备的原因,目前基础造价仍然很高,这制约了我国海上风电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把基础设计看作海上风电工程设计的一个关键环节。海上风电的基础要因地制宜,江苏地区以单桩为主,比较适宜。但是在北方,以及广东、福建,使用单桩就与机组频率不匹配了。
远景能源(江苏)有限公司智能风机系统总工程师郭晓明:
通过大数据的应用做好预防工作,避免重大损失
海上风电大部件更换成本高昂,应该尽量提升机组的可靠性,保证可利用率。远景能源一直在推动基于物联网和云计算的智能风电机组方案,在整个机组内部布置大量传感器,用物联网技术把这些信息输送到远端的云计算设备上,并调整控制策略,这样可以保证机组的可靠性。在叶片上布置传感器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些部件会受到不同的腐蚀、雷击等风险,以及出现一些内部缺陷。如果能够通过大数据做好预防性工作,则可以避免因为大部件损坏造成的重大损失。
挪威国家石油公司中国区副总裁马福松:
发展海上风电不能只专注于大容量机组
在不久的将来,会有应用漂浮式基础的6兆瓦风电机组是在苏格兰的北海海域投运。目前,风电机组制造技术不断地发展,但我们不能只专注于大容量机组,不能止步于此。将来,技术的发展不会存在问题。对于海上风电而言,储能管理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会在海上风电上使用一些先进的储能技术。结合储能技术,海上风电会有更好的发展。
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执行总裁兼首席技术官张启应:
海上风电发展需要冒险精神和热情
在风电机组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一种冒险的精神,需要热情。在风电尚未发展成产业的年代,更多人关注的是飞机制造和船舶制造业。在那个年代,投入到风电里凭的是一种热情。我觉得这种热情是非常重要的。在臆想没有成功之前,谁也分不清楚它到底是创新还是臆想。创新需要有合适的土壤、环境。现在的风电已经成为了巨大的产业,是一个每年能够创造几百亿、上千亿价值的行业。发展风电产业,除了需要一定的物理知识,还要坚持自己想法。
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市场本部副总经理叶凡:
半直驱风电机组在海上风电场开发中具备四大优势
中国海上风能资源有两大特点:第一,南有台风,北有浮冰。在长江以南区域开发海上风电项目,首先要考虑台风风险。由于台湾海峡的狭管效应,福建、台湾海峡区域的年平均风速可达9米/秒到11米/秒,最大风速可以达到70米/秒,风能资源十分丰富,但却是台风高发区域。第二,海床地形复杂,施工受外部气侯变化影响大,对基础的要求非常严格。在这些区域开发风电场,机组必须要进行抗台风设计。应用半直驱技术,第一大优点是可靠性高,体积小,重量轻。第二大优点是机组结构紧凑,整体刚度好,转速范围广。第三大优点是能够实现整体吊装,运输成本低,在施工窗口期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快速完成机组的吊装。第四整个机组是密封性的,环境适应性非常好。
(编辑:韩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