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需求峰值已至 中国未来能源结构如何演变?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能源生产国、消费国,经济增长速度快于多数国家。中国能源需求的走势,对世界能源市场具有重要影响。推动中国的能源革命,具有重要的意义。能源革命有着怎样的背景?需要什么样的政策?中国未来能源需求走向如何? 6月26日北京国际饭店举行的2017全球能源安全智库论坛暨《世界能源发展报告2017》发布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平给出了他们的分析和建议。
能源革命是经济发展进程的必然要求
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基本结束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奇迹。2010年起,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经济体。伴随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需求与消费也迅速增长。2008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生产国和温室气体排放国,同时也是第一大煤炭生产和消费国、第一大电力生产和消费国。这一过程,是中国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过程。
在经济增长高潮过去之后,中国的能源需求自然会步入平台期,甚至出现负增长。伴随着人口向城镇聚集和工业化进程的基本结束,中国能源需求的峰值已经到来。房地产建设需求的降温将大大影响高耗能的钢铁、有色金属、建材行业的需求,并引起能源总需求增速的下降甚至绝对量减少。于此同时,也导致相应的货运能源需求尤其是柴油需求回落。而由于柴油所占比例远高于汽油,私家汽车的发展和家庭交通距离的增加,并不能弥补柴油需求的下降。
制造业和生活消费是未来能源需求主要增长点
未来的能源需求增长点在于高端制造业和生活消费。但高端制造业的能源需求无法与钢铁、有色金属、非金属(水泥、玻璃)生产过程的能源需求相比。同时,生活能源需求将主要来自家庭内部(家用电器、厨房和温度调节)和外出的交通能源需求。
健康与可持续发展是能源革命的基本原则
经济可以无限发展,但生态环境的容量却是有限的。在中国的环境问题中,大气污染居首要地位,雾霾问题最为突出。从雾霾的成分分析,主要来自于燃煤发电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和石油冶炼与成品油消费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同时,生态环境功能的丧失,大面积城市连片硬化建设形成的热岛效应,加剧了雾霾现象。
能源革命将实现能源结构优化
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的结束,意味着能源快速增长过程结束,能源不再作为中国经济的瓶颈,而是能够在供给和需求之间实现平衡。
供给侧瓶颈消失为优化能源服务提供了机会
未来生活能源的重点是清洁化,即由排放较多的煤炭转化为清洁的天然气、可再生能源和电力消费。尽管目前部分地区弃风、弃光、甚至弃水,但从长期来看,这将有利于形成能源供应商之间的竞争,促进能源供应商商业模式、技术模式的创新,推动能源体制和电力体制改革。
市场供应趋缓,大幅度降低了能源价格,为供给侧改革提供了基础条件
随着国内电力需求的下降,煤炭价格也随之下跌。继续发展下去,有可能市场出现煤炭价格与成本倒挂。从长期来看,有利于国内调整能源结构,减缓煤炭生产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结构性革命才能从根本上缓解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过程中的环境压力
中国是以煤炭为主要的能源,并且以工业生产为主要能源消费活动。想要解决中国能源问题,首要任务就是降低煤炭在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重,提升清洁能源占比,第二任务是调整消费结构,把对高耗能产能的需求降下来。
技术进步将催生根本性的能源革命,需建立鼓励竞争与创新的能源市场机制
首先,技术进步才能打破能源资源的可得性约束。美国的页岩气和页岩油革命是个很好的例子,大大改善了美国的能源安全与战略安全形势。未来,深海石油的开采,海底可燃冰的开采,氢能的低成本利用,新型核能技术等等都有突破的可能。其次,技术进步能够大幅度提高能源效率,节能才是最大的能源资源。第三,技术进步是经济的内生增长动力,并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能源生产与消费出现新模式,比如独立式能源系统所产生的新兴业态,例如充电桩产业。同时,智慧能源系统,尤其是分布式能源系统,将为后工业化时代创造更加自由的生活状态。
能源革命的政策建议
一、适度放松依托国内资源来保障能源供给的指导思想,依托“一带一路”倡议,加强能源国际合作。
二、以全球资源视角优化和保障中国能源供给,以国际化来调整化石能源供给结构,推动能源供给革命。
具体有六个建议:第一,降低国内石油开采指标,减缓对国内老旧油田的开采压力。第二,中国石油企业应该改变从资源-生产型企业转向资源-平台型国际化企业,进行全球化经营。第三,实施进口煤炭替代战略。对于建设较晚、技术水平先进、运输方便的燃煤电厂,可以更多地利用进口动力煤作为燃料。第四,加快天然气能源发展,对于建设较早、技术水平一般或落后,同时具备运输条件的燃煤电厂,逐步替换为燃气电厂,使用进口天然气或LNG。第五,借助“一带一路”整体战略,东北地区、西南地区可以建设区域性电力交易中心,向周边国家出口电力。第六,控制核电与水电发展规模。
三、优化有关标准,推动智慧能源发展,实现普遍节能,促进能源消费革命。第一,建筑与节能方面,在大型都市城区建设生态隔离带,转变城市规划思路,大幅度减少道路、广场的硬化面积,增加生态用地面积。第二,优化城市交通规则,建设城市立体交通网络,实现交通节能。第三,结合分布式能源、电力微网发展智慧城市,建设生态化节能城市。
四、国内能源革命与市场化体制改革。第一,逐步开放油气上游领域的勘探、开发。第二,推动天然气管网和LNG终端的独立运营,加快建立开放、竞争的天然气市场体系。第三,加快电力市场建设运行,同时推动发电侧和售电侧的市场化改革。第四,规范对能源产业的财政补贴行为,对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的补贴应有明确的退出机制,并控制补贴的力度,防止出现产能过剩和资源配置扭曲。第五,加强环境规制,实现环境排放标准与国际接轨,推动能源清洁化。
五、建设国际先进能源技术转化机制,推动能源技术革命。
基于供给侧改革与能源革命的能源前景
根据发展趋势分析以及政策建议的预期效果为基准,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利用其开放的中国能源模拟系统(CEMS)对中国2017年-2050年能源需求与攻击、贸易走势做出预测效果模型。
一、能源需求
从能源需求来看,中国能源需求总体已达到峰值,并逐渐减少。2020年,能源需求总量将下降到40亿吨标准煤,到2050年,能源需求总量将下降到30亿吨标准煤。煤炭将是能源需求中下降最快的领域,预计2020年,煤炭需求为36亿吨,2050年下降到16.9亿吨。石油需求仍然会有所增长,到2027年,石油需求达到峰值5.72亿吨,到2050年达到5.07亿吨。天然气将是中国近年来增长最快的能源产品,预计2020年为2656亿立方米,2050年达到4096亿立方米。随着高耗能商品需求下降,电力需求也将下降。到2020年,电力需求约为5.4亿万千瓦时,到2050年,约为4.1万亿千瓦时。
在供给侧改革的作用与经济增长路径变化的共同作用下,未来30多年,我国的能源需求结构将有较大变化。2050年,煤炭所占比例将下降到40%,原油需求比例将达到24%,天然气将上升到16.5%。其他能源,包括核电、水电、可再生能源将有所上升。
从能源消费的产业结构来看,工业部门仍然是最大的消费者。但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逐步完善,工业部门的份额将逐渐下降。
二、能源供给
在电力生产中,预计燃煤发电将会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到2050年,燃煤发电将会下降到1.4万亿千瓦时,水电保持平衡,核电不建议增加产量,较大的增量来自天然气发电,并将摆脱目前作为调峰电源的地位,成为主要发电形势之一。
从能源生产结构来看,燃煤所占比例仍然最大,到2050年,将下降到51.1%,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份额增长都比较快,这更多的是由于煤炭比例下降。
三、能源贸易与安全保障
随着中国能源需求的减少,未来中国能源对外依赖情况会有所改善。然而随着国内资源和产量的减少,能源进口需求仍然较多。最终能源对外依存度达到30%左右,其中煤炭进口需求先增加后减少,最终停留在8%,石油对外依存度较高,不会超过70%,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会有较多上升,到2050年可能会达到55%。如果页岩气生产取得突破,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很可能会明显改善。
(编辑:韩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