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行业再迎利好 上海电气布局谋升级
2016年12月27日,上海电气风电集团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旗下的海峡发电公司就福清兴化湾海上风电场一期(样机试验风场)项目签约。这是上海电气自2016年8月引入西门子海上风电旗舰产品6.0机组后正式获得的首个订单。
6.0机型是迄今全球范围内已投入商运的最大风机,该样机试验风场是目前亚洲第一个大容量的海上风电试验项目。
“预计2017年7月交货,年底完成调试并网,这将为上海电气在海上风电的拓展进一步助力。”上海电气风电集团销售部海上销售主管吴改告诉《上海国资》。
01 落户兴化湾
福清兴化湾样机试验风场位于福建兴化湾,为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大规模开发海上风电而先期开展的海上风电样机试验风场项目。
为把福清兴化湾样机试验风场打造成全球领先的海上风电机组竞技场,三峡集团同时引进上海电气、金风、GE、海装等7家国内外知名风机厂商提供的14台5兆瓦及以上风电机组,总装机容量约8万千瓦,项目投资约14.7亿元。
“未来福建、浙江等地对于6兆瓦以上机组的需求会增大,这里的风区资源和风速更适合6兆瓦以上机组,加上受军事、航运等条件限制,业主希望机组容量大些,这样机位可以少些。预计该地6兆瓦以上机组2017年以后将大范围投放。6兆瓦以上海上风电机组将迎来快速发展。”吴改表示。
据悉,上海电气此次中标的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叶轮直径达154米,为迄今全球范围内已运行风机叶片中最长的叶轮设计。而上海电气丰富的海上风电项目经验,也为该项目的建设提供了保证。
“兴化湾样机试验风场相当于样机比武,关系着后续订单的签定,所以上海电气风电集团对此项目非常重视,从人员配备到与西门子的合作推进都有所倾斜,专门配备了项目团队。抽调了各部门强兵组成了团队,提高团队定位。”
该项目的签订,标志上海电气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内海上风电市场进一步占据主导地位。
据吴改介绍,目前上海电气占中国海上风电市场份额的60%左右,2016年新增吊装更高达82.5%。经过十年发展,上海电气已暂时成为中国海上风电最大的风电整机供应商。
中国风能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海上风电机组供应商共10家,其中,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5万千瓦以上的机组制造商有上海电气、远景能源、华锐风电、金风科技,上海电气以58.3%的占比拔得海上风电机组供应量头筹。2016年,中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154台,容量达到59万千瓦,同比增长64%。共有4家制造企业有新增吊装,其中,上海电气的海上风电机组供应量最大,占比达到82.5%。
02 “海上第一、陆上前三”
在吴改看来,上海电气目前海上风电第一的地位,除了与宏观市场上海上风电发展加速有关,也与上海电气在十多年前就与占据全球市场70%份额的风电巨头西门子合作有关。
“受占地、三北地区弃风限电等因素影响,陆上风电发展已进入平稳期,海上风能资源较陆上好,且没有占地、限电等问题所以海上风电是目前另一片清洁能源的蓝海。”
吴改表示,海上风电是未来行业的发展方向。“陆地风电主要位于我国西北部,当地消纳能力有限,对外输送有赖于特高压输电线路建设,而主要用电区域都在东部沿海,所以海上风电已成为当前我国风力发电的主要方向之一,发展势头进一步加快。福建福清兴化湾样机试验风场、江苏等地近期均有海上风电项目的突破性进展就是明证。
吴改认为,正是对这种发展形势的预判,使得上海电气在几年前就与海上风电全球领先的西门子进行了合作。“从技术引进到独立开发、自主创新,上海电气与西门子在中国风电市场的合作愈加紧密,同时上海电气也逐步建立起了自主的核心研发体系和全面的管理、质量、运维体系。”
2016年5月,上海电气拿到江苏滨海100台4兆瓦海上风机订单,为目前国内最大合同额的海上风机订单。
吴改告诉记者,目前上海电气海上风电销售产品以4兆瓦为主。“4兆瓦订单约占总订单的70%。”
吴改表示,从2013年开始,上海电气风电集团的销售收入连续增长迅速,相比2013年30多亿元,2016年已达88.8亿元,2017年打算冲击百亿集团。“2016年整个风电市场是在往下走,总体下降10%,上海电气的销售收入却逆势增长40%多,海上风电的增长功不可没。”
上海电气风电集团总裁工作部副部长李贺告诉记者,在整个风电市场中,海上风电比重还比较低。因而在加快海上风电发展同时,陆上风电的发展也不能松懈。“所以成立之初,上海电气即确立了海上风电第一、陆上风电前三的目标,以便海上、陆上风电齐头并进。”
李贺表示,从战略角度,上海电气风电集团正从单一的设备制造,转向“设备制造+工程服务+风场开发”的风电业务模式。“以设备制造为主,同时致力于为风电用户提供全运营周期、全方位的服务,积极提升风电技术研发、工程服务等能力,探索风电场的投资运营、工程总包等商业模式。”
03 服务研发双保险
2015年,上海电气风电集团成立了风资源开发部,并成立了工程服务分公司,作为实践该战略业务方向的两大重要举措,同时分步推进。
“至2016年底,上海电气已签署风资源开发意向200万千瓦,这些开发意向将根据风资源情况采取不同的开发策略,最终上海电气规划持有30万千瓦持续经营。”
李贺告诉记者,成立工程服务分公司的目的,一方面是给客户更好的服务以提升综合竞争能力,另一方面可充分挖掘风电“后市场”潜力。
风电“后市场”是风电质保期后的运维和技术改造市场。多家企业与研究机构的统计显示,由于我国很多风电项目即将出质保,“后市场”将迎来持续性增长。规模初估在千亿左右,不仅包括备件、运维环节,还包括技改等业务。
目前,风电“后市场”的需求很多。一是由于入网标准的变化需要改造,如“低压电穿越”,就是从2010年7月1日起要求强制做的测试,之前没有做过的风机需要进行技改。二是在2006年之前引进的国外风机,未来技术面临更新需求,相关备件已停产,业主只能在国内找合作渠道。
上海电气早就看好这一市场,自主研发的1.25兆瓦、2兆瓦、3.6兆瓦风电机组的主机控制器、变流器和2兆瓦风机电伺服变桨系统等关键技术,全部实现了产业化应用。三大电控技术全部产业化,为进入“后市场服务”奠定了基础。此外,上海电气风电在多个项目中已经取得了技术改造方面的实践经验。
同时,上海电气几年前自主研发的风云系统,也为其“后市场服务”开发提供强大助力。“风云系统属于智能云维护平台,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可帮助实现风电场的控制策略。利用实时大数据,可有效提高机组性能和风场运行水平。”
除此,上海电气亦在风电研发上加快布局。
2017年1月16日,上海电气风电集团与浙江大学在浙大玉泉校区举行了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双方联合成立了风电研发中心。
上海电气风电集团技术部副部长赵大文告诉记者,该研究中心将致力于先进风电技术,尤其是6兆瓦以上海上风电核心技术的研发。“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是采用西门子引进技术,目前上海电气与西门子紧密合作,加快引进技术消化吸收进程,在此过程中不断加强自主技术能力提升,建立研发中心正是基于建立海上风电先进技术能力的考虑。”
赵大文表示,上海电气是考察了国内许多高校在电子、机械、复合材料等方面的科研能力,最终选择了在机电、电子方面数一数二的浙江大学,主动找上门寻求合作。“双方的合作是通过市场机制运作,也创新了产学研模式。以往的产学研,都是企业给研发项目的形式,该风电研发中心则是双方团队在一起进行科研攻关,在紧密合作中,希望快速提升科研能力。组织架构和运作机制充分借鉴了国际标杆‘谢菲尔德-西门子风电研发中心’的模式。”
“相信上海电气和浙江大学在风电领域的这次合作,将是一种双赢甚至多赢。也将极大推动上海电气更快建立先进的海上风电技术能力。”赵大文表示。
(编辑:韩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