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供给侧改革“十三五”能源规划呼之欲出
千呼万唤始出来!
在经历数次征求意见后,“十三五”能源规划即将出台。据悉,“十三五”期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计划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其中煤炭消费基本达到峰值,总量控制在41亿吨以内,比重降低到58%以下,而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则提高到15%以上。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与“十二五”不同,未来五年能源发展的首要政策取向是调整存量、做优增量,积极化解过剩产能,前三年不上新的煤炭、炼油项目,同时放缓风电、光伏发展节奏。在此之下,核电、水电将成为补齐结构短板的新发力点。
降低煤炭消费成共识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2016年1-5月份电力工业运行简况》显示,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电厂火电发电量17122亿千瓦时,同比下降3.6%,降幅较上年同期扩大0.5个百分点;设备平均利用小时1635小时,同比降低178小时,为近十年来同期最低水平。更为严峻的是,当前仍有大批在建和拟建煤电项目,前五月火电新增装机规模2425万千瓦,创历史新高。
在此之下,“十三五”能源规划提出,前两年将暂缓核准新建煤电项目,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存量机组利用率,使全国煤电机组平均利用小时数恢复到合理水平;后三年根据国家总量控制要求,合理安排分省新增煤电装机规模,未来五年煤电投产装机控制在10.5亿千瓦左右。
据参加规划制定的相关人士透露,对于煤炭、炼油等出现严重产能过剩的行业,政策要求更为严厉,原则上前三年停止审批新建项目,后两年结合产能过剩化解效果和市场情况,按减量置换原则精准安排新建项目。
“十三五”能源规划的重点之一就是降低化石能源消费,特别是煤炭消费。”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韩文科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5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达到43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消费量约占65%,高出世界平均水平约36个百分点。而根据已经发布的“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15%,天然气比重达到10%,煤炭消费比重控制在58%以内。
韩文科告诉记者,事实上,中国煤炭消费3年前就开始降低了,降低煤炭消费的工作10年前就开始了,比如推行节能减排、对单位GDP能耗的考核、调整产业结构等。目前,燃煤发电装机量是10亿千瓦,“十三五”时期,其中一半以上要进行改造。“现在煤炭和治理空气污染挂钩。未来五年,大中城市煤炭消费比例将有很大幅度降低。”
“‘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的另一个重点就是能源供给侧改革,要改革传统能源系统。”韩文科说,“过去能源系统以国企为主,政府计划性指导性强,分布式能源发展滞后。现在,供需两侧都出现了新情况,大电网、智能终端、分布式能源等等,层出不穷,传统供电企业和用户都受到很大挑战。‘十三五’时期要扭转这个局面,要重构能源系统,采用更灵活的方式提高效率。”
鉴于中国数个产煤大省对煤炭经济的依赖,韩文科认为,脱煤是个过程,中国60%的能源靠煤炭,如果煤价太低,产煤大省就会发生经济问题。不过,他告诉记者,“压力和挑战大,机遇也大,中国抓住未来5-10年构建新的能源系统,对中国和世界都是很大的贡献。”
核电成能源优化突破口
在传统能源过剩的同时,经历了高速发展的新能源也面临着愈演愈烈的弃光、弃风问题。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风电弃风率达到15%,成为有史以来弃风最严重的年份,2016年一季度继续攀升至26%。而2016年一季度弃光限电约19亿千瓦时,甘肃和新疆弃光率分别达到39%和52%,明显高于2015年底的31%和26%。
为此,“十三五”期间将优先发展分散式风电和分布式光伏发电,稳步推进“三北”地区风电基地和光伏电站建设,力争用两年时间将弃风、弃光率控制在合理水平,后三年适度扩大建设规模。2020年风电装机规模达到2.5亿千瓦时左右,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达到1.5亿千瓦左右。
在此之下,建设周期长、配套要求高的水电和核电项目成为完成2030年非化石能源发展目标的发力路径。在水电方面,规划提出,科学安排金沙江、澜沧江、雅砻江、大渡河等大型水电基地建设时序,合理开发黄河上游、雅鲁藏布江中游水电基地,适时启动怒江中下游和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基地建设,“十三五”开工常规水电6000万千瓦以上,常规水电规模达到3.4亿千瓦;在核电方面,以AP1000、CAP1400、华龙一号为主力堆型,积极推进沿海核电站项目,同时开展内陆核电项目前期工作,做好论证和厂址保护。2020年在运核电装机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核电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
“发展核电对保障中国电力供应、优化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带动核工业及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科技进步、提升综合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此前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按照规划,“十三五”期间, 将有序推进沿海核电建设,要建成三门、海阳AP1000项目,建设福建福清、广西防城港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建设山东荣成CAP1400示范工程,加快建设田湾核电三期工程。同时开展内陆核电项目前期工作。
“我们要支持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坚持在安全基础上可持续发展,坚持自主和协作并重,治标和治本并重,把‘安全第一’的方针全面落实到核电规划、选址、设计、建设、运行、退役全过程,确保安全万无一失。”刘琦强调。
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也表示,目前中国核电正朝着现代化、规模化、自主化、系列化的方向发展,在部分领域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此外,中国成功地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具备了四代核电技术的快堆和高温气冷堆的研发能力,实现了核燃料循环关键环节技术重大跨越,取得了一批重大成就。
周济强调,能否把握住中国核电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对于稳步发展规模化核电十分重要。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能源发展转型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显然,在这样形势下,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推动核电实现安全、稳步、规模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编辑:韩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