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多、合作多、技术多 “风光三峡”布局揭示储能行业逻辑
用“百花齐放”来形容当前的储能行业,或许更为形象。
政策对可再生能源与储能产业的支持力度仍在持续加大。今年6月,九部门印发的《“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中提出,推动其他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创新协同运行模式,有序推动储能与可再生能源协同发展,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利用水平。
这意味着,储能与新能源发电二者之间可以实现多样化的组合。储能产业链上下游的延伸、电力系统产业链上下游的延伸……从中国能建的“3060战略目标”到宁德时代在西南地区的频繁布局,上市公司在储能赛道上各显神通,其中市场“新秀”三峡能源更具代表性。
打开技术应用空间
以电化学储能为代表的新型储能已经成为储能市场的“重要角色”。今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中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到2030年,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
新能源应用是储能发展的基础。近年来,三峡能源积极发展陆上风电、光伏发电,大力开发海上风电,深入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积极开展抽水蓄能、新型储能、氢能、光热等业务。“我们投资与新能源业务关联度高、具有优势互补和战略协同效应的相关产业。”三峡能源相关负责人介绍。
电化学仍然是新型储能应用的主角。记者了解到,目前三峡能源在安徽、山东、河南、内蒙古等地建成和在建的18个储能项目中,主要采用以磷酸铁锂电池为主的电化学储能技术,其中独立储能项目1个,配套发电侧储能项目17个(其中源网荷储配套储能1个,风电配套储能10个,光伏配套储能6个),总装机容量399MW/690MWh。
锂电池并非是电化学储能的唯一答案,多家公司在储能领域寻找“第二曲线”。上述负责人表示,公司正在开展可再生能源制氢、钠离子储能电池、压缩空气储能等新型储能关键技术研究,拟依托内蒙古鄂尔多斯项目、安徽阜阳项目、内蒙古化德项目和青海有关项目开展新型储能技术示范应用。
技术投入成为众多上市公司的选择,储能技术细分赛道的路线图被绘制得逐渐清晰。三峡能源在大规模储能系统运行效果在线评价研究、新一代电网友好绿色电站储能容量配置和关键参数研究、兆瓦级水系钠离子电池储能关键技术研究、高安全性新型锂电池储能系统关键技术与示范应用等多个技术路线进行布局。
产业链延伸日趋明显
产业链延伸,是上市公司进入储能市场的重要路线。三峡能源通过公司直投和产业基金投资等方式,围绕储能业务全产业链纵向布局了储能EMS、储能PCS、储能电芯、电化学储能设备集成等细分领域,横向布局了磷酸铁锂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钠离子电池储能等多种技术路线,适应不同储能应用场景。
投资也是产业链延伸的重要手段。上述负责人介绍,三峡能源2021年至今投资了沃太能源、索英电气、华科超能、海辰科技等行业内知名储能企业;与中科海钠共同设立合资公司建设全球首条1GWh钠离子电池生产线,7月28日首条生产线已落成。
三峡能源相关负责人介绍,下半年除常规电源侧配套储能外,公司在山东、广东、内蒙古、青海等地有望落地储能项目,推进开展多种储能技术实施落地。下一步,公司将开展电源侧、电网侧多角度储能业务,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风光水火储一体化”等协同综合应用。
华西证券认为,《“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出台,推动新型储能与电力系统各环节融合发展,储能产业链将迎来加速发展期,布局储能业务的能源IT产业链公司将优先受益。
(编辑:韩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