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首现,年产量“箭头向上”
【本网讯】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西南油气田重庆气矿累计生产天然气25.54亿方,完成任务指标的同时,止住了12年产量连续下跌趋势。其中,老井措施产量达到14.14亿方,占气矿总产量的55%,为川渝地区冬季保供“添砖加瓦”。
近年来,随着该矿所辖气田大面积进入后期开采,作为主力军的石炭系气藏,97%已出地层水,510余口生产气井近7成出现压力低、产量小等情况,带液生产难度加大,产量递减趋势逐年加剧,入冬后陡增的用气需求,使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为保障川渝地区39个区市、百余家企业、2000余万居民冬季平稳供气,去年初,该矿措施生产团队就对所辖生产气井,按时间节点制定“周密排查、综合分析、科学研判”措施,发现异常及时调整“一井一策”方案,提前打响老井稳产增产“攻坚战”。
2020年,该矿持续推进智能化泡排加注升级改造,借助井筒积液模型及大数据预测两套智能加注技术,实现远程、自动量比配兑和加注,泡沫排水采气工艺进入远程控制、按需实时加注的智慧化管理时代。其中,气矿申请的《智慧化泡排采注管理系统》获今年国家发明专利。
截止去年底,气矿智能化加注装置已达到35套,84口泡沫排水采气井全年增产天然气2.6亿方。
2020年,重庆气矿持续开展柱塞工艺的应用创新,在应用井深4946.65m突破国内柱塞工艺低压深井纪录,最大井斜角60°突破大斜度、水平井应用记录的基础上,又开始开展复合油管柱塞工艺先导性试验,不断深化柱塞排水采气工艺应用范围。
去年,该矿新增柱塞气举井6口,累计开展柱塞制度调试及维护90余井次,全年累计增产天然气5192万立方米。
接受采访时,此项工作负责人说:“随着无人值守井的增加,排水采气工艺智能化研究势在必行,传统工艺不仅耗时费力,效果也因人而异,管理瓶颈亟待突破。”
气田生产至后期,间歇生产井增多、气井生产精细化管理要求提高,传统管理举措与当前“油公司”模式改革和数字化转型发展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为此,团队去年初便在巫山坎中心站开展智能开关井技术研究。并对该中心站所辖生产井全部安装智能化开关井装置,实现气井远程、定时、定压、智能等四种开关井模式,建立中心站生产动态管理平台,实时获取生产数据,通过大数据预测分析,成功实现中心站间隙生产井的智能优化开关。
此举不仅大大节约人力、提高效率,年增产天然气423万立方米,实现产能最大化发挥,还为气矿155口间歇生产井的高效开发提供借鉴,应用前景十分广泛。
2021年,该科研成果将在公司范围推广,为老井挖潜传统工艺加装“人工智能”,为精细气井管理、有效提升产量再添重要举措。
在优化措施生产冬供方案时,该矿副矿长胡昌权说:“冬供以来,气矿措施生产团队全力以赴增产增供,应对‘寒潮’带来的高位增长用气需求,开足马力为这个寒冬送暖添蓝。”
本网通讯员:丁会 刘波 文静 张辉
(编辑:韩语) |
-
2019年3月25日,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所属中国机械进出口...[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