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 石大助力蓝色梦想
5月18日,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在蓝鲸1号钻井平台正式宣布我国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截至6月2日,试采井已连续稳产22天,平均日产8350 立方米。这意味着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取得历史性突破,抢占了天然气水合物理论和技术的制高点。
我校海洋油气装备与安全技术研究中心(COEST)陈国明教授承担中石油海洋工程公司委托课题“深水(天然气水合物试采)井口力学稳定性和导管承载能力研究”,研究中心刘康老师、朱高庚博士等前往蓝鲸1号平台实地调研,与现场工程师交流合作,为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准备和井身结构确定做出积极贡献。井口组合系统是深水试采作业的关键装备,同时受到复杂海洋环境和水合物上覆层的影响。然而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埋深较浅,这容易引起井身结构承载能力不足,有可能导致井口破坏、下沉等重大事故。研究中心针对深水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特征,提出超(短)临界井身结构解决方案,研发深水天然气水合物钻井/试采周期水下井口稳定性和导管承载能力评估与增强技术,为水合物试采成功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陈国明教授带领的海洋油气装备与安全技术研究中心长期致力于海洋油气工程领域的理论创新与技术攻关。近年来,研究中心承担完成国家863计划子课题6项,国家重大油气专项子课题4项,国家工信部课题3项,在深水隔水管与井口技术、安全监测检测与智能诊断技术、深水油气作业风险防控技术、深水双梯度钻井装备技术等方面形成多项创新性成果。“十二五”期间研究中心培养出博士13名,硕士84名,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在“十三五”开局之初,研究中心积极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等专项4个项目的研究,其中主持“临海油气管道及陆上终端风险评估及防控技术”、“海洋(深水)油气开采重大安全事故连锁风险演化、灾变机理及应对机制”2项课题,参研“海洋水合物钻完井及安全监测技术”等4项课题。通过科研攻关,研究中心将努力为我国实现海洋强国蓝色梦想作出贡献。
与此同时,研究中心面向我国海洋油气开发重大需求,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技术成果已成功应用于我国海洋石油981、南海八号、兴旺号等依托平台的二十余口深水自营井钻完井作业实践中,在我国海洋石油981平台南海的首钻成功、我国海域自营深水勘探的第一个重大油气发现(陵水17-2气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相关成果荣获海洋工程科学技术特等奖、中国石油和化工工艺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
(编辑:韩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