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物流:数字化管理体系为降本增效注入新动能
中国石油网消息(记者 孟建红 通讯员 郑海珠)“通过构建‘技术赋能+管理提效’双轮驱动体系,我们正将每个物流环节都转化为可量化、可优化的数据单元,推动物流运营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8月25日,昆仑物流总调度长王海军表示。
为加快现代物流技术创新与业态升级,提升物流专业化水平,昆仑物流聚焦智能优化技术应用,推出精细化管理举措。通过强化车载终端、业务数据、路径规划、价格管理及运单审核五大关键环节管控,构建起“全流程可追溯、全数据可量化、全环节可优化”的数字化管理体系,为企业降本增效注入新动能。
车载终端全覆盖,夯实数据采集“第一公里”。车载终端是车辆轨迹数据获取的核心,其上线率影响调度精准度与运输透明度。公司明确自有车辆终端上线率须达到100%,故障、未上线车辆被列为“非完好运营车辆”,严禁参与核心运输。创新“运单—轨迹”双核验机制,每笔运单需与车辆实时轨迹匹配,出现“有运单无轨迹”“轨迹与运单路线不符”等情况,及时考核责任部门及人员,实现运输数据可追溯,提升调度效率与安全性。
业务数据精细化,筑牢运营管控“数据基石”。为消除“业务点模糊、运距核算不准”痛点,业务点管理推行“地理坐标+电子围栏+开票信息”三重校验,外送业务点信息需与税务开票一致;在路径管理方面,实施“双运距”动态维护,结算运距对标合同或甲方确认值并每月更新数据库,实际运距实时采集。针对黑龙江地区部分车辆因低温环境出现GPS设备里程数据丢失的问题,制定“设备升级+数据补录”的解决方案,确保运距数据完整准确。
价格体系标准化,守住资金结算安全防线。公司将价格管理作为数字化管控核心,引入“合同全要素比对”机制,价格主数据中的关键字段,需与合同文本实现100%匹配,增设双审流程。搭建价格数据库与财务系统联动通道,实现“价格录入—审核—生效—结算”线上闭环。针对“审核滞后、收入确认周期长”问题,公司依托数字化平台实施“日清日结”,建立考核机制,针对未按时审核进入收入预估运单的情况,按单量对责任人进行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月度奖金挂钩。
(编辑:韩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