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复兴 乡村必振兴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中国石油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结合帮扶地区发展诉求和实际情况,不断深化产业帮扶,加大消费帮扶力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脱贫地区持续发展,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10月17日,是第九个国家扶贫日,本报推出特别报道,敬请关注——
生态帮扶 环境保护走上大美乡村路 高原油城添“新绿”
中国石油援建的防风固沙公益林。王海涛 摄
中国石油网消息(实习记者许琳迪)10月7日,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市民何花与丈夫走进防风固沙公益林,在健身步行道拉起了家常:“以前一到风季就黄沙漫天,最近几年市区内的树木多起来了,沙尘天气也有所改善,身心都变得舒畅了。”
2019年8月,天然气销售公司援青干部李翔来到茫崖市这座被戈壁环绕、风沙侵袭的小城。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搞绿化工程”,改善群众居住环境。李翔克服高原反应带来的不适,数次深入现场勘察,与当地相关部门进行选址研讨,几易方案,确保了防风固沙公益林及基础配套项目的全面落地。
茫崖市被称作“最孤独的城市”——紧邻无人区,常年干旱少雨,沙尘肆虐,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在这样一个高寒缺氧的西部小城,想要绿植成活绝非易事。
李翔带领项目总承包方请教当地自然资源领域的老专家一起梳理可栽种资源,精选了红柳、榆树苗、圆冠榆和新疆杨等树种,连树苗培育地点都要严格把控。含盐量高的“盐渍土”需要改造,他们就用微量元素、淤泥和牛羊畜粪做出“新配方”,反复进行土质改造测试,代替原有土壤。
栽下树种后,李翔协调各方保障绿化用水,加大灌溉力度。他三天两头就要去现场看一看。在多方精心养护下,6000多株苗木终于扎下了坚实的根,担负起防风固沙、固碳释氧的“职责”。茫崖市市民李琦笑道:“我们步行到防风固沙公益林,体会到了何为‘绿色心情’。风沙少了,我们的幸福感就提升了。”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市民们对休闲娱乐有了更高的需求。过去,下班之后无处可去是茫崖市市民的共同困扰。在考虑到市民们的需求后,项目总承包方,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青海分公司设计团队将喷水池、景观墙、塑胶健身步道、木质条椅、健身器材等一系列便民设施融入防风固沙公益林中,为群众游玩、休憩提供了清新舒适的“绿色空间”。
如今,广场上的孩子们绕着音乐喷泉追逐嬉戏;市民在塑胶健身步道上谈笑;游客浏览着景观墙上的茫崖市的发展史;足球场内,球友们正在展开酣畅淋漓的足球竞技……
“广场面积大,功能齐全,公共设施也完善,大大提升了生活品质,让我们小镇市民享受到了真正的城市生活。”在茫崖市定居20多年的张玄兴奋地告诉记者,“国庆放假期间,孩子们也有了好去处,不仅能进行户外活动,还能学习景观墙上的石油知识。”
茫崖市的变化远不止于此。2021年,在消费帮扶产品展销会上,茫崖市展区的19种农副产品走向全国;青海销售公司参股的中油新兴能源公司在茫崖市加气站启动运营,惠及当地民众……
三年来,中国石油在产业帮扶、消费帮扶等方面持续发力,与茫崖市共同书写了企地共建、产城融合的新篇章,让“孤独之城”不再寂寞。
市民说
张玄:“茫崖海拔高,风沙大,种树很困难,从前在花土沟几乎看不到绿色。中国石油对口援建的防风固沙公益林不仅让环境更好了,而且为市民生活提供了休憩、娱乐的场所,让生活有了乐趣,小镇的风貌也日新月异了。”
企业行动
2020年至2022年,集团公司投资帮扶资金3000万元,用于援建茫崖市花土沟镇防风固沙公益林及基础配套项目,改善了城区人居环境、提升了茫崖市市民生活品质。
智力帮扶 持续发力走上致富路 木材厂的致富经
郑清涛(左一)和阿卜杜外力(左二)正进行质量检查。 朱建荣 摄
中国石油网消息(记者吴海燕 通讯员朱建荣)“注意天气变化,下雨前要提前把晾晒的木皮遮盖好。”10月12日,乌鲁木齐石化公司驻喀什疏勒县罕南力克镇博亚克其格勒村“访惠聚”工作队副队长郑清涛惦记着千里之外的木材厂,并和厂长阿卜杜外力·约赛尹通过电话沟通着厂里的情况。
2019年8月,乌鲁木齐石化公司驻疏勒县罕南力克镇博亚克其格勒村“访惠聚”工作队通过招商引资,在村里开办了一家名叫新疆安齐木业有限公司的木材加工厂。
2021年4月,郑清涛接过前一任队员手中的接力棒,全身心投入乡村振兴的工作中。为进一步规范村办工厂的管理,身为副厂长的他每天都会抽出时间到木材厂去了解情况。
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的郑清涛曾在乌鲁木齐石化公司多个岗位从事管理工作。作为木材厂的副厂长,他经常把现代企业管理经营理念教授给阿卜杜外力。
2021年5月,木材加工厂附近的一户村民堆放的草垛着火了,让郑清涛意识到,“城门”失火很有可能殃及堆满木材的“池鱼”。于是他建议加强消防器材的配置,同时让员工们强化日常消防安全演练,向员工反复宣传场地干净整洁对产品质量、火灾防范的意义。
同时,郑清涛还建议引入奖惩机制,界定职责分工。“我是厂长,第一个就考核我吧!”阿卜杜外力认为身为厂长更应该以身作则。“质量就是效益”的理念慢慢灌输到常年与土地打交道的村民脑中。今年年初以来,郑清涛和阿卜杜外力商量着,进一步规范企业的日常管理。木材加工厂先后出台了17项管理制度、71条管理要求,还将工作量从“计时”改为“计件”,鼓励村民多劳多得。
经过一段时间的规范管理,工厂效益逐步提升。加工厂的产值从2020年的150万元提升到2022年的550万元,员工工资也翻了几番。工厂规模进一步扩大,员工人数也增加到48人。
3年前,阿卜杜外力还是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只能靠打零工和种植两亩半的棉花、玉米、小麦“老三样”赚取微薄的收入,维持他们一家人的开销。阿卜杜外力在驻村队的帮助下不断提高着各项技能。两年来,他先后考取了摩托车驾驶证、汽车驾驶证、叉车驾驶证。他感慨地说,这3年的变化就像翻天覆地一般。
现如今,村里尘土烂泥道变成了柏油沥青路,破旧的土坯房变成了彩门白墙、整齐划一的安居房,每家每户的庭院前都圈起了漂亮的围栏,种植着各种绿植。步入博亚克其格勒村,犹如走进一幅徐徐展开的田园风光优美画卷。
乌石化驻村工作队凭借着多年的企业管理经验,采取“党支部+村企业+员工”的运行模式,致力于将村办工厂继续做大做强。
村民说
再努尔·加马力:“刚嫁到村里时,到处都是垃圾,夜里没有路灯。多年来,在工作队的帮助下,马路上、庭院前都装上了太阳能灯。现在我们村可漂亮了!”
企业行动
2022年,乌鲁木齐石化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继续在喀什疏勒县对口帮扶村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共投入260万元建成30项致富惠民项目,惠及5700余户村民,达2.5万余人。
产业帮扶 转型升级走上创收路 技能培训到田间
英霍伊拉村村民享受丰收的喜悦。李民 摄
中国石油网消息(记者王成凯 特约记者李民)10月14日,看着这座挂满西红柿的大拱棚,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乌达力克乡英霍伊拉村村民凯麦尼沙·吾守尔乐得合不拢嘴:“塔里木油田驻村工作队手把手教我种西红柿,这两个拱棚今年大丰收,最少能卖1万元!”
英霍伊拉村距离市区较远,交通不发达,社会依托性差,却有着得天独厚的日照时长等自然条件。塔里木油田驻村工作队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因地制宜打造温室大棚蔬菜种植产业助农增收。
然而,英霍伊拉村由于偏远闭塞,村民们种植水平普遍不高,田地大面积抛荒。村民买买提吐尔逊·吾守尔说:“前几年我不会种菜,那时院子里种的西红柿,只有葡萄大,从没卖过钱。”
种菜不怕不会,有技术人员手把手教。塔里木油田驻村工作队扶贫更重扶智。为提高村民蔬菜种植水平,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叶强在村里实施“周二大拱棚日”。驻村工作队联合莎车县农技推广中心,在每个星期二聘请2名蔬菜技术员进入大拱棚实地指导村民种菜。与此同时,塔里木油田还专门出台帮扶政策,向每个定点帮扶村投入5万至10万元的技能培训费用。
买买提吐尔逊·吾守尔掌握了技术,尝到了种菜的甜头。去年,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他依靠技术人员教授的蔬菜种植养护技术,承包了村里2个大拱棚,终于尝到了丰收的喜悦。他说:“从来没想到自己种菜收成能这么好。去年我用种菜挣的钱买了一辆三轮电动车和两头牛,今年我又向驻村工作队申请多承包一个大拱棚。”
收成问题解决了,驻村工作队还多渠道帮村民找销路。一方面,打通莎车县周边农产品市场供销渠道。另一方面,建立内部销售通道,将村民种植的零星蔬菜列入塔里木油田集中采购范围,并在石油基地小区设立8个农副产品专柜,让村民种植的西红柿、辣椒、茄子等农产品有销路。因为村民种植的蔬菜天然绿色,如今已成为畅销货。
种蔬菜不愁不会、不愁销路,还能多挣钱。一时间,村集体的82个大拱棚被“抢售一空”,村民们争相承包。布合力气·买买提懊悔地说:“今年担心种不好,所以只承包了1座,明年我可要多向驻村工作队申请几个大拱棚!”
“村民们目前基本都学会了种菜,这类‘田间校园’我们还将继续开展下去,把农技送到村民的田间地头,来年大拱棚蔬菜还能增产50%,每个拱棚至少增收1000元!”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叶强信心十足地说。
英霍伊拉村是塔里木油田2018年开始帮扶的深度贫困村,2019年实现贫困村整村脱贫摘帽。多年来,塔里木油田累计为该村投入项目、培训等帮扶资金250多万元,全村人均年收入从最初不到2000元,增长到近9000元。
村民说
克里木·肉孜:“以前菜种不好、蔬菜品相差、卖不掉。如今,蔬菜从种植、浇水、管理到采摘,驻村工作队每周都会到田地里手把手教。一个大拱棚的收入能达到5000多元。另外,塔里木油田还会按照市场价收购,根本就不愁卖!”
企业行动
塔里木油田在12个帮扶村和定点帮扶的尼勒克县累计实施了农产品种植加工等14个帮扶项目。今年,累计在各定点帮扶村开展畜牧养殖、蔬菜种植等各类培训732次,培训人数1.32万余人次,村民人均收入同比增长10%以上。
消费帮扶 扩客增收走上畅销路 鸽子巴扎开进村
工作队队员正在为村民讲解养鸽知识。蔡志伟 摄
中国石油网消息(记者莫延兰 通讯员蔡志伟)“快来看看我养的羽鸽,又大又肥,味道特别棒!”10月9日,正在鸽舍里精心养护鸽子的新疆喀什泽普县玉吉买艾日克村村民买买提·吐尔逊满面笑容说道。
2021年以来,买买提·吐尔逊在自家院子里养起了鸽子。今年5月,村里又开起了鸽子巴扎,每次在巴扎上摆摊,买买提·吐尔逊都能有上百元的收入,最多的一次甚至超过了千元。
玉吉买艾日克村全村527户,人口近2000人。2020年,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玉吉买艾日克村提前一年实现“脱贫摘帽”。如今,驻村的新疆油田玉吉买艾日克村“访惠聚”工作队为了让村民日子越过越好,又想到了不少致富“金”点子。
“在南疆区域,乡村村民经常聚在一起斗鸽、赛鸽,或是互相交换品种,同时鸽子也是一道当地特色美食。”新疆油田玉吉买艾日克村访惠聚工作队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赵鸿说,“既然大家爱好养鸽子,为什么不把爱好变成事业呢?”
2021年2月,工作队带领村民一起改造鸽舍,采取工作队扶持+村两委组织+鸽子带头人引领+村民投入的养殖模式,为村民免费提供种鸽,为养鸽带头人进行免费培训,免费提供技术服务和疫病监测防治。
“以前我家庭院堆放着不少杂物,驻村工作队帮我重新规划,搭建鸽舍,现在我养了220只羽鸽,每年可以增收5000元左右。我计划过段时间再多养些鸽子,这样就能再增加点收入。”一提起自己养的鸽子,村民依明·买买提就笑得合不拢嘴。如今在玉吉买艾日克村,已经有好几户村民因为鸽子产业,家庭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
眼看着一批批幼鸽长大出栏了,怎么才能卖出去?“飞”到更高的地方呢?工作队又开始试着带领村民到附近镇子上赶起了巴扎,免费请赶巴扎的村民品尝烹饪好的家常鸽子美食,再根据大家的意见不断改进做法和配料。鸽子系列美食越做越好,名气也是越来越大,乡亲们的收入也越来越高,为了品尝玉吉买艾日克村鸽子美食赶巴扎的村民络绎不绝。
工作队趁热打铁,建立了家鸽养殖协会,开起了农家乐,形成了鸽子产销产业链,最后干脆把鸽子巴扎开进了村里。
“人们常说,不逛巴扎就不算到喀什。我要说,如果你没来过我们村的鸽子巴扎,就不算到过玉吉买艾日克村。”买买提·吐尔逊说。
鸽子巴扎吸引了附近的村民,大家不仅品尝美食,还互相聊着致富经。如今的鸽子巴扎上,不仅可以进行鸽子展览、交易、购买饲料等,还可以享受到烤鸽、卤鸽、熏鸽等特色美食。“今后,我们还将持续延伸产业链,举办赛鸽比赛,生产真空包装食品,建设特色民宿,促进村民增收致富。”说起未来发展,赵鸿信心满满。
村民说
买买提·吐尔逊:“几年前,我们村子没有如今这么漂亮,大家的收入也没有现在这么好。如今,我和家里的亲戚视频聊天,最喜欢夸夸我们村的大变化。这一年,我在工作队的帮助下养起了鸽子,心里别提多高兴。”
企业行动
新疆油田公司连续6年被评为“访汇聚”驻村工作优秀组织单位。2022年,新疆油田通过实施产业帮扶,投入资金400万元。通过“鸽子庭院经济”,玉吉买艾日克村12户村民人均年增收2000元。
(编辑:韩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