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手机版 一键访问 微信订阅
  • RSS订阅
  • 当前位置: 东北能源网 > 石化 > 勘探炼化 >

    大庆油田:“沉睡”资源这样被唤醒

    2025-11-19 11:04 [勘探炼化]  来源于:中国石油报    作者:中国石油报
    导读:十四五以来,大庆油田聚焦外围油田的开发难题,通过规模增储+效益建产+立体开发创新技术体系,突破了开发瓶颈,助力油田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大庆外围油田今年以来自然递减率和综合递减率同比分别下降1.55个百分点、1.89个百分点,递减态势得到有效控制。 大
      “十四五”以来,大庆油田聚焦外围油田的开发难题,通过“规模增储+效益建产+立体开发”创新技术体系,突破了开发瓶颈,助力油田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大庆外围油田今年以来自然递减率和综合递减率同比分别下降1.55个百分点、1.89个百分点,递减态势得到有效控制。
      大庆外围油田未动用储量占油田未动用储量的81%。然而,受储层物性差、资源品质劣质化等因素制约,该区域地质储量的采油速度、采出程度均低于大庆油田平均水平,大量原油资源长期“沉睡”地下。
      如何“唤醒”资源潜力?“十四五”以来,大庆油田锚定技术创新,聚焦外围“三低”油藏效益动用和精准开发技术,建立新区规模增储及效益建产模式,创新单砂体注水、压驱渗、复杂断块立体开发技术,通过转变开发方式逐步打破开发困局。
      常规开采方式如隔靴搔痒
      创新“压驱渗”技术为原油“织网修路”
      大庆油田采油七厂的葡333区块曾是块难啃的“硬骨头”。作为典型的致密油藏,这个区块的岩层坚硬,原油被锁在地下深处,常规开采方式如隔靴搔痒——注水注不进、采油采不出、产量稳不住。
      为打破僵局,大庆油田在这里创新应用“压驱渗”技术,通过“驱渗结合、再造缝网、全程补能”的思路,给地下原油搭建起“流动通道”。采油七厂致密油项目经理部针对不同井型精准施策:水平井采用“前置蓄能+体积压裂”模式,用连续油管水力喷射环空加砂工艺改造;直井遵循“压前补能、多级转向、焖井渗吸”原则,实行“一井一工程”定制化方案。
      “这就像给地层建造了一条条高速公路,想要快‘通车’,先‘压前蓄能’,在压裂的同时向地层注入驱油剂,给原油‘加满动力’;压裂环节通过多级转向和体积压裂,在地下织就一张立体‘交通网’,让原本被困的原油有了多条通道向井口汇聚;而压裂后的焖井,好比小火煲汤,让压裂液充分扩散,进一步驱动原油。”采油七厂致密油项目经理部技术人员殷海波说。
      截至目前,葡333区块已完成27口直井、3口水平井的压裂,累计增油5.67万吨。葡333区块“压驱渗”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提高了产量,也为大庆外围油田致密油开发积累了宝贵经验。如今,“压驱渗”技术已推广至葡333、州201等区块,74口井累计产油13.3万吨,阶段提高采出程度4.9个百分点,进一步推动致密油效益开发。
      剩余油在地下却采不出
      侧钻“直达列车”驶向富集区
      “升榆48-62井曾经是一口低产低效井,日产油不足0.2吨。经过侧钻挖潜,初期日产油达5吨,目前日产油稳定在2吨。”11月1日,大庆油田榆树林油田地质工艺研究所技术人员丁旭敏说起这口井的变化。
      榆树林油田扶杨三类储层开采已近30年。由于渗透性差,非均质性强,采出程度仅10%左右,“地下有油却采不出”的情况困扰着技术人员。侧钻技术的应用,让剩余油挖潜有了“新解法”。技术人员在原有井眼内侧向开窗,向油井径向钻出一个或多个水平分支,从而定向挖潜剩余油。这项技术不仅能攻克断层遮挡、井间滞留等复杂挖潜难题,还能充分利用原井筒及地面设备,投入相对较低的费用,让老井变“新井”,大大提高了采油速度。榆树林油田在升554区块试验了3口超短半径侧钻水平井,配合分段缝网压裂后,投入产出比达1:1.31,实现了“降本增效+高效挖潜”的目标。
      “开侧钻这趟‘直达列车’也有风险,可能遇到注入水、断层遮挡以及砂体尖灭。”丁旭敏说。每口井的成功都离不开技术团队的“精雕细琢”,从选井、选层到侧钻轨迹的变化,再到侧钻后射孔、分段压裂组合设计,每个环节都层层把关。榆树林油田今年以来将侧钻试验推广至葡萄花油层和致密油层,目前已完成4口侧钻潜力井油藏方案,全力推动更多低效井实现“逆袭”。
      “十四五”以来,大庆油田外围油田通过侧钻技术给203口低效井大修重构井底,预测平均单井有效期增油1455吨,侧钻这趟“直达列车”,正让越来越多低效井焕发新生。
      原油被锁在比头发丝还细的岩缝里
      “多介质补能”给地层补足能量
      “油层像磨刀石一样致密,原油被锁在比头发丝还细的岩缝里。3年时间,单井日产油量从2.6吨跌到0.6吨。”提起升55区块曾经的困境,大庆油田采油八厂多学科精细油藏描述攻关队主任贺友志记忆犹新。
      该区块是致密油藏,2013年投产后,因地层能量不足、产量递减快,很快陷入低产。为挖掘油藏潜力,大庆油田从思想破题、用技术破局,主动改变常规开发模式,采用多介质补能技术,并创新推出致密油“五参数”设计法,精准优化注入周期、注入量、压力、速度和焖井时间,通过注入减氧空气、低温自生气等介质,为地层“补充能量”。
      “简单说,就是把95%纯度的氮气混合药剂注入油藏,既能给地层‘打气’,又能提高原油流动性,还能让气体钻进水驱到不了的小孔隙,把岩缝里的油尽可能多地‘挤’出来。”贺友志说。
      在升55区块的3口“贫油井”上,这项技术迎来“大考”。经过精细设计和施工,措施后3口井初期平均日产油恢复至2.6吨,截至目前,已累计生产15个月,平均日产油仍稳定在1.7吨,累计增油1487吨。其中,升扶46-斜50井措施后日产油量增加4倍。
      自2021年以来,大庆外围油田已实施多介质补能429井次,阶段累计增油12.74万吨,多介质补能正让越来越多的“贫油井”成为持续产油的“活力泉”。
      从压驱渗“织网修路”到侧钻“精准直达”,再到多介质补能“焕活地层”,大庆油田以技术创新为抓手,持续推动外围油田开发方式转变,不仅让未动用储量“动”起来,更为老油田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记者 伊丽娜)
     
     

    (编辑:韩语)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信息  |  版权声明

    客服电话:18041077005(全天)    投稿邮箱:zhyny868@126.com    《东北能源网》报料QQ群 59213582

    网站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网站链接: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投稿业务: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