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锦州供电公司计量中心:班组创新管理为企降本增效
|
截至11月20,国网锦州供电公司计量中心检验检测班累计收到拆回电能表2万余只。经严格认真分拣、检定,并对存在的一些缺陷进行修复后,使得80%以上的电能表重新“上岗”,为企业创经济效益350多万元。 一些电能表在运行过程中因各种故障而影响用电信息完整、及时采集传输。于是,各供电分公司每年都要将这样的电能表从现场拆回送到计量中心。因此,对这些电能表分拣、检定也就成为检验检测班日常最主要的工作。该班组在分拣过程中发现,有些智能电表的故障并不严重,稍加修复就可以重新“上岗”,比如重新加装个封签、更换个主端子钉或者载波模块等等。这样每年就可以为企业节省不少购置费用。 为了最大限度使得拆回电能表重新“上岗”,为企业降本增效,检验检测班,创建班组管理方法,制定了《交叉分拣、修复、检定岗位工作责任制》,这项制度使得班组员工在分拣、修复、检定过程中互相提醒、监督,以便及时堵塞各种漏洞,从而确保拆回电能表在分拣过程中及时准确发现缺陷、故障,并本着能修则修的原则进行修复,最终进行功能检定合格后返回现场重新使用。 修复的技术难度并不大,而对每只电能表严格认真分拣并对存在的故障做出分类记录则是关键。而这一创新工作方法就是最大限度激发班组员工的责任感、专注度。“买一只新的三相智能电表需要近千元,两相的智能电表也得400多元。在智能电表的分拣工作中,责任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该班班长郭建双时常对员工这样说。今年年初至11月中旬,该班组经过认真分拣、修复,使得1.7万只拆回电能表重新“上岗”,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在分拣过程中,该班组员工还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电能表不仅外观没有缺陷,而且经过检测也没有发现任何问题。之所以在现场出现不运行的情况,主要原因是集中器载波通信模块与智能电表的载波通信模块不匹配,或者是智能电表载波通信模块没有插实,于是造成运行过程中信息采集出现问题。而这种故障假象不仅给智能电表分拣、检测增加了人工成本,也增加现场临时更换、运输的成本。 针对分拣检定过程中发现的这一问题,该班组及时向各供电分公司进行了反馈,计量中心也为此专门组织各供电分公司有关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使得这样的“故障”发现后在现场就能够解决。这一问题的发现和采取培训等应对措施后,直接为企业降低了大量的管理成本。 本网通讯员:刘忠 (编辑:东北亚) |

锦州凌河区供电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