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手机版 一键访问 微信订阅
  • RSS订阅
  • 当前位置: 东北能源网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我国火电行业飞速发展 火电装机容量居于世界首位

    2018-09-25 10:16 [行业动态]  来源于:中国工业报    作者:曹雅丽
    导读:经济要发展,电力须先行,电力是保障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础产业,电网是连接电厂与用户、优化配置能源资源的基础平台。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电力消费快速增长,电力消费总量跃升世界首位;工业用电内部结构不断优化,新旧动能转换明显;电力
      经济要发展,电力须先行,电力是保障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础产业,电网是连接电厂与用户、优化配置能源资源的基础平台。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电力消费快速增长,电力消费总量跃升世界首位;工业用电内部结构不断优化,新旧动能转换明显;电力体制改革成效显著,电力市场结构加速完善,增量配网持续升温、售电侧改革持续推进,有力地支撑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新增装机规模逐年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火电行业飞速发展,火电装机容量居于世界首位,已经站到了世界电力工业的顶峰。中国水电建设步伐也明显加快,新增装机规模创历年新高,新增装机的结构和地区布局进一步优化。
      数据显示,1978年,全国电力装机容量已达5712万千瓦,比1949年增长近30倍;年发电2566亿千瓦时,增长近59倍。其中火电装机容量3984万千瓦。20世纪80年代,广蓄、岩滩、漫湾、隔河岩、水口等水电站“五朵金花”相继建成;20世纪90年代,五强溪、李家峡、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到2000年底,随着万家寨、二滩、小浪底、天生桥、大朝山等一大批水电站相继建成投产,中国水电装机容量达7700万千瓦,居世界第二。
      从1996年起,我国电力装机容量、发电量和用电量一直保持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2011年底,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达到48万公里,变电容量达到22亿千伏安,电网规模世界第一。截至2017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17770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7.7%,增速比上年回落0.5个百分点。
      电力消费规模走过了由小变大、屡上台阶的辉煌历程。1978年,全国电网覆盖率不到一半,全社会用电量仅为2498亿千瓦时。1996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终于突破1万亿千瓦时,随后电力消费进入了快速增长期,全社会用电量由1万亿千瓦时上升至2万亿千瓦时用了8年(1997~2004年);在随后的9年中,每3年上一个台阶,分别在2007年、2010年和2013年实现了3万亿、4万亿、5万亿千瓦时的突破。2011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位居世界第一位。2017年达到6.4万亿千瓦时,比改革初期增长了24倍多,比整个美洲或欧洲的用电量还多。
      电网规模持续壮大 
      40年来,中国电网规模不断壮大。1978年,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仅2.3万千米,2017年达到68.8万千米,增长了29倍;变电容量由2528万千伏安攀升到37.3亿千伏安,增长了147倍。电网建设保证了新增17亿千瓦电源并网,满足了新增6万亿千瓦时的电量需求,支撑了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服务人口位居世界首位。
      1979年,国家先后明确了电力工业发展要走联网道路,要走“西电东送”道路。1989年,第一条±500千伏葛沪直流输电线路将相距约2000公里的四川与上海联系到一起,拉开了跨区联网的序幕。2011年11月,随着青藏±400千伏联网工程的投运,除台湾外,全国联网格局基本形成,资源配置能力在世界独领风骚。2017年,全国跨省交换电量超过1万亿千瓦时(与2003年相比增长了8倍),占到全社会用电量的六分之一。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电网最高电压等级为330千伏,1981年出现500千伏,1989年出现±500千伏,2005年出现750千伏,2009年建成投运第一条1000千伏特高压输电线路(晋东南—荆门),我国电网进入特高压时代;2010年建成投运两条±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云广、向上),我国又迎来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时代。目前正在建设的±1100千伏新疆准东—安徽皖南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3324千米),年底将建成投运,届时将再创纪录。
      当前,我国在特高压、智能电网、大电网运行控制和新能源并网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成果,部分核心技术实现从“追赶、跟随”到“中国创造”“中国引领”。
      工业用电结构不断优化 
      电力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并呈现出显著的阶段性特征。工业用电比重随我国工业化进程呈现S型走势。
      1978~2000年,我国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轻工业迅速崛起,食品、纺织等行业占主导地位,工业发展呈轻型结构,手工劳动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占绝对优势;同时,服务业刚刚起步,用电增速较快。受此影响,工业用电比重持续下降,但仍然高于71%。2001~2008年,我国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重工业取代轻工业,成为工业增长的主要动力,钢铁、铝业、水泥、化工等行业的快速成长带动工业用电量快速增长,工业用电比重有所回升,但由于服务业和居民生活用电依然保持较快增长,工业用电比重回升幅度有限,约为75%。2009年至今,我国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依靠高投资、重化工业主导发展的模式难以为继,部分工业行业产能明显过剩,工业经济增长进入下行周期,用电比重总体呈现快速下滑趋势,达到40年来的最低值69%。
      工业用电内部结构不断优化,新旧动能转换明显。在工业化初期阶段(1978~2000年),轻工业为经济的主导力量,四大高耗能(包括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下同)和装备制造业(包括金属制品业、通用及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电气/电子设备制造业,下同)年均用电增速基本相当,分别为7.3%和6.6%,增速慢于全社会用电增速。到了工业化中期阶段(2001~2008年),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工业化特征日益凸现,四大高耗能和装备制造业年均用电增速较上一阶段明显提升,增速分别达到15.2%和16.9%。随着我国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2009年至今),尤其是经济“新常态”以后,由于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推进、工业持续转型升级成效明显,高耗能行业用电增速呈逐步下降态势,年均增速仅为5.8%,不及工业化初期阶段水平,但装备制造业用电依然保持较高水平增长,年均增速为9.4%,成为“新常态”后拉动第二产业用电增长的新动力。
      从用电增速差异来看,2014年之前,生活性服务用电增速总体快于生产性服务用电增速,2015年至今,生产性服务业用电增速明显赶超生活性服务业,体现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进入新的阶段,服务业支撑工业生产的能力有所提升。
      电力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电力体制改革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
      1978~1985年,主要解决电力供应严重短缺问题。推行“集资办电”,解决电力建设资金不足问题。
      1987~2002年,主要解决政企合一问题。提出“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的“二十字方针”和“因地因网制宜”的电力改革与发展方针。
      2002年2月的“五号”文件,主要任务是“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同时,还进行了东北、华东等区域电力市场试点,以及主辅分离、节能发电调度、大用户直接交易、发电权交易、农电体制改革等探索。2002年我国电力体制的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水电建设投资难的困境,使得我国的水电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高速发展阶段。在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刚刚启动后的2004年,水电装机和发电量就先后超过世界上所有国家,成为第一。并从此,再无反复。到今天,无论是我国水电的装机、还是发电量,都已经是排在世界第二国家的3倍以上。
      2015年3月的“九号”文件,主要内容是“三放开、一独立、三强化”。目前,新电改取得积极进展,不仅交易机构基本搭建、输配电价改革全覆盖、市场化交易电量超预期、新的配售电主体不断涌现、电力现货市场开启试点、交易规则与市场监管初步建立,而且还大大促进了市场化改革,促进了电力新业态的不断涌现,广大工商业用户实实在在分享了改革红利。2016~2017年,国家通过核定省级电网输配电价、扩大电力直接交易、完善基本电价执行方式等降低电价,让工商企业分享电改红利2000亿元以上,累计降低用能成本超过3200亿元,促进了实体经济的振兴。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这一新的历史坐标下,我国电力消费形势将延续工业化后期以来的特点,总量持续增长,产业、行业结构继续优化,人均电力消费水平将达到并超过全球平均水平,在新的起点上,以更加优质的电力消费支撑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原标题:电力消费居世界首位 部分技术中国引领

    (编辑:东北亚)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信息  |  版权声明

    客服电话:18041077005(全天)    投稿邮箱:zhyny868@126.com    《东北能源网》报料QQ群 59213582

    网站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网站链接: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投稿业务: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